大马人退休储蓄不足 智库促政府应对
马来西亚智库华研中心最新发布的政策研究报告指出,随着生活与医疗成本节节攀升,马来西亚现行的公积金缴纳率与退休年龄已不敷使用,若不及时改革,未来恐有大量国民在退休后因储蓄不足陷入经济困境。
这份由华研智库特约研究员李泰德撰写的报告,建议大马政府分阶段将公积金缴纳率由目前的24%(雇主13%、雇员11%)提高至30%,并从2028年起逐步将最低退休年龄调升至61岁,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储蓄不足问题。相比邻国新加坡37%的缴纳率,马来西亚目前的水平明显偏低。
李泰德指出,政府可考虑在3至5年内分阶段上调雇主与雇员的缴纳比例,避免对企业与劳工造成过大冲击,同时为国民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EPF投资收益表现不俗
报告也提到,2024年雇员公积金局(EPF)宣布派息率达6.3%,创下自2017年以来新高,总派息额达7324亿令吉,占总投资收益98.4%。 EPF的总投资资产更达到1兆2497亿令吉,按年增长10%,显示出强劲复苏势头,其投资资产已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64.8%,远超政府年度预算。
在投资回报方面,2024年公积金收益中,高达66.9%来自股票市场,达4979亿令吉,年增27.5%;海外投资虽然仅占总资产的37%,却贡献了总收益的50.3%,反映其表现优异。
EPF各族存款中位数不足
尽管整体存款持续增长,部分族群仍面临储蓄不足困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马来人中位数存款仅为9700令吉,仍低于疫情前的1万6938令吉;印裔存款中位数从2万5724令吉降至1万4929令吉,华裔则维持在约4万7000令吉左右。
不过,李泰德提醒,华裔虽有较高中位数存款,但公务员占比较低,因此退休后缺乏政府固定退休金保障,仍需依赖公积金作为主要经济来源。
此外,报告也批评现行55岁可全额提领公积金的规定与实际60岁退休年龄脱节,呼吁政府同步调整提领年龄,以防资金过早耗尽,影响老年生活质量。
吁检讨第三户口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EPF于2024年新设“第三户口”,将10%新存款划为自由提领用途,作为缓解经济压力的弹性措施。李泰德认为,此举虽具短期妥协意味,但从长期来看,应从制度层面进行全面检讨,以确保公积金制度不被滥用为纾困工具。
在退休政策方面,李泰德建议政府于2028年将退休年龄提升至61岁,并于未来平均寿命达76岁时再调高至62岁,以应对人口老化与生育率下降的双重压力。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0至4岁人口为212万人,较20至24岁群体减少21.1%,反映出生育率持续下滑。
“若不延长工作年限及鼓励年长者继续就业,未来大马将面对劳动力萎缩与对外劳依赖加剧的问题。”
报告呼吁政府尽早制定全面改革蓝图,确保公积金制度可持续发展,保障国民老年生活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