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领公积金实在吗?

随心杂叙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较早前,世界银行指出,马来西亚的雇员公积金(EPF)目前55岁即可提领退休金的规定,已不再符合国家人口老化趋势,并建议逐步将提领年龄调高至65至70岁之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有关是否应将公积金领取年龄由现行的 55 岁延至 65 岁的讨论,逐渐成为社会焦点。而世界银行则指出,马来西亚应“至少”将领取年龄延长至 65 岁,以配合寿命延长与退休后生活保障的需求。

目前马来西亚可提取公积金的年龄是55岁,如果将年龄提高到65岁,我们需要考量到几个层面,而最重要的就是人民普遍平均预期寿命及人生期望,65岁才领取会不会太晚?

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我国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为约 75.3 岁,那如果一个人在55岁领取公积金时,理论上还有约二十年左右的预期寿命;而如果等到65岁才领取,则可供使用的时段大幅缩短。

目前马来西亚可提取公积金的年龄是55岁,如果将年龄提高到65岁会不会太晚呢?(图:亚视新闻)

太迟领取 错过实现梦想黄金期

政府的顾虑是,很多人在领取公积金后,都会在3-5年花光,导致他们的晚年素质下降,因此年龄延后,是可以帮助累积更多储蓄、改善退休后的收入,听起来仿佛是很有道理,但现实却很骨感,现在的生命无常,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猝死,太迟领取会不会导致我们错失人生中很多还可运用资金,实现梦想的黄金时期。

我们要考虑到的一点是,金钱的价值不仅仅是养老,而是可以丰盛生命,履行我们的生命愿景,而很多时候,我们想要实行的人生清单(bucket lists)跟我们的精神及健康状态有着很大的关系,越年轻,实现的机会就越大。

你可能也喜欢

许多人在 55 至 64 岁之间,其实正处于人生的“重启期”,我们终于不再被职场的高压所困,却依然拥有健康的体魄及对生命的热情。有人会想实现年轻时未竟的旅行梦,有人希望经营小事业,也有人渴望重新学习。如果领取公积金的年龄被推迟至 65 岁,这段原本属于“重新定义人生”的宝贵时光,可能因等待提款而被迫搁置。

如果领取公积金的年龄被推迟至 65 岁,这段原本属于“重新定义人生”的宝贵时光,可能因等待提款而被迫搁置。(图:Canva)

公积金本来就是人民的钱

因此,从寿命与人生期望的维度来看,55 岁领取在当下显然更具人性考量与现实意义,而我们的身体一般在60岁以后可能出现更多健康问题、也可能减少再就业或自主创业的机会。如果能够在55岁提取资金并适度安排退休生活,利用较佳的体力与精神状态,更有可能实现“有尊严、有行动力”的人生下半段。

还有一个我们需要强调的核心原理,公积金本来就是人民的钱,公积金局只是“代管”,并非是钱的主人,因此这笔资金已经被管了几十年,理应回到主人的手上,让人民主宰自己的钱,而非被动等待。

公积金的资金属于雇员辛勤劳动所得,因此决定何时使用、如何分配是个人的权利,不是由制度单方面将之“冻结”,即使这笔钱被他们在3-5年被花光,也是个人的选择。更何况,从以前到现在,我国也并没有个案是公积金钱没了,政府来“养你老”,供你吃住,因此不存在政府担心人民成为社会负担的说法,因为有钱跟没钱,政府也没去承担过人民的养老课题。

公积金的资金属于雇员辛勤劳动所得,因此决定何时使用、如何分配是个人的权利。(图:Canva)

人生没有几个50年

因此,建议政策方向应为维持55岁领取起点,同时加强以下机制保障,但公积金可以加强会员的教育与规划服务,让每位成员明白提前领取与延期领取的利弊,让会员主动将钱放在公积金局里,让钱生钱,而不是强制的把我们的钱“冻住”。

人生没有几个50年, 55岁领取,不是提前享乐,而是赋予每个人自主规划人生的权利,毕竟,退休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另一段旅程的起点,而这个起点需要资金去支撑。

声明: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林艾萱

70后媒体记者,现为自由文字工作者。曾任报社记者及杂志主编,擅长撰写医药及经济课题,也热衷于评论时事课题。在20年的采访经验中,曾获国际医药新闻奖全球首奖及5G频道网络文学佳作奖等奖项。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