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有望重新上市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当蚂蚁不再姓“马”,暂缓上市进程或有望重新走上轨道。

蚂蚁集团也许好事将近。2023年初,蚂蚁集团因股权变更,短期内无法在A股及港股上市。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如发生实际控制人变化,想要在A股主板上市需要等待3年,A股科创板和港股的等待期分别为2年和1年。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同意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蚂蚁旗下包括恒生电子、国泰产险也同步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支付宝此次调整源于2023年年初蚂蚁集团调整投票权结构,并再完成调整后,蚂蚁集团不再存有任何直接或间接股东单一或共同控制蚂蚁集团的情况,因此马云将不再为实际控制人。

尽管,表面上蚂蚁集团不再姓“马”,但阿里在蚂蚁的股权保持不变。

外媒早前报道称,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放弃蚂蚁集团实际控制权的一年后,他通过蚂蚁集团持有股权的6只港股,已申报权益归零,包括众安在线、阜博集团、友宝在线、维天运通、雅仕维及亚博科技。

由此可见,该改的已改、该罚的已罚,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生存环境也有所改善,2024年对蚂蚁集团而言格外友好,暂缓的上市进程或有望重新走上轨道。

蚂蚁集团退出小贷行业

蚂蚁集团的整改进度,除了管理层和董事会的调整,还有一个重要结尾,将正式退出小贷行业。

自2020年11月被叫停IPO后,蚂蚁集团不断进行业务瘦身,对旗下信贷产品花呗、借呗进行品牌隔离,关停相互宝,压降余额宝业务,又与网商银行进行切割。蚂蚁旗下两家小贷公司分别在2023年7月和12月,进行更名及更改经营范围,宣告蚂蚁集团正式退出小贷市场。

蚂蚁未来往哪里走

显然,蚂蚁集团金融公司的路径已走不通,通过3年的整改,一直有意和“金融”标签做割席,包括拓展其他业务收入,降低金融业务的营收比重等。

蚂蚁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员井贤栋也曾强调,蚂蚁一直是科技公司,不是金融公司。

目前,蚂蚁有五大业务板块:数字支付、数字互联、数字金融、数字科技和全球化。在业务价值深挖的过程里,蚂蚁已经摸索出一条可行的战略方向,即以“互联网和科技”为底层能力,寻找一条金融以外的增长路径,这好比支付宝的内容化和流量商业化。

支付宝拥有10亿用户、8亿MAU,仅次于微信和抖音;还有8000万商户资源,是仅次于淘宝的国内第二大B2C生态。掌握众多资源,如果只做一个工具类APP,未免有些可惜。

不过,支付宝也一直在探索支付以外的商业模式。2022年以来,支付宝在开拓生活场景和多种内容形式上做了诸多尝试,比如升级生活号,构建图文短视频,进军直播带货领域。

把盘子做大 降低金融业务比重

《中国企业家》从支付宝内部人士处了解到,支付宝的内容化和流量商业化已经成为内部重点战略方向,目标并非是与抖音、快手等内容平台比肩,而是要“把盘子做大,降低金融业务营收的比重”,只要蚂蚁看起来业务生态、营收渠道更丰富,就算成功。

向来低调的蚂蚁数科业务,也在转型中发展得不错,例如大规模图数据库TuGraph,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已经在供应链、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蚂蚁链等。

截止到2022年杪,蚂蚁在隐私计算、区块链等领域的专利数量均保持全球第一。而2023年掀起的大模型热潮,蚂蚁也并未错过,在自研基础大模型上发布了金融大模型,蚂蚁百灵语言大模型也已完成备案。

只是金融业务这头“现金牛”在前,商业化路径还未踏明的数科显得低调许多。但在集团科技属性的加持下,数科业务未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蚂蚁内部人士曾告诉《中国企业家》,2023年以来,蚂蚁五大业务之间的独立性更高,团队相互切割,独立发展。由此推断,未来,蚂蚁将金融与非金融业务拆开上市,可能性甚高。

但无论如何,经过3年蛰伏的蚂蚁,如今学会了多条腿走路。过去的蚂蚁金服也许是一头分量极重的“大象”,但如今的蚂蚁集团,更像一群猎豹,可以独立作战,敏捷度更高。

相关新闻: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