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商说资】重金收购合顺 森那美打什么算盘?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今年2月,大马工业与汽车巨头森那美(Sime Darby),正式将另一家汽车大企合顺(UMW)纳入麾下,同时结束合顺逾50年的上市生涯。一众车企和马股投资者,无不关注森那美的下一步棋。这场并购案,究竟有何看点?

回顾历史,森那美在去年8月24日出资35亿7000万令吉,买下合顺7亿1481万或61.18%股,森那美从此摇变合顺的主要股东。尔后森那美也提出无条件强制收购要约,以每股5令吉的价格买下其余38.82%股份。

合顺除牌下市

时间来到今年1月31日,经过多日的股份吸纳,森那美终于手握合顺98.86%股权,后者股票也在2月9日暂停交易,继而在同月19日结束上市之旅。

整起收购项目中,森那美一共掏出约58亿令吉,其中约30亿令吉来自早前发行的伊斯兰债券筹,其余28亿令吉则源自脱售部分医疗业资产套现。

完成并购后,森那美的净债务从39亿9500万令吉,增至58亿7700万令吉;净负债率则从20%上升至40%。森那美计划透过脱售部分土地套现减轻债务。

如前所述,这场并购案引起股市投资者和车企瞩目,原因有两个。第一,森那美与合顺早已是汽车业大企,吞下合顺后,森那美在大马汽车市场的市占率将冲破50%,傲视群雄。

你可能也喜欢

第二,并购案的时间点也颇惹人遐想,如今世界各国正逐步从燃油车过渡到电动车(EV)时代,大马自然也不例外,先后引入比亚迪(BYD)、特斯拉(Tesla)等著名电动车品牌,而森那美恰好是比亚迪在大马的分销商。完成收购后,马股投资者纷纷期待,森那美会在电动车市有更多作为,包括提高市场份额,或加深在电动车生产链的布局。

确实,仔细比较森那美与合顺的业务版图后,可发现森那美进行收购的动机,离不开“扩充”与“平衡”这两大策略。

插旗平价车市

先说车款,并购合顺之前,森那美销售的汽车品牌主要有宝马(BMW)、捷豹(Jaguar)、路虎(Land Rover)、保时捷(Porshe)等,主打高价或豪华车市场;而合顺分销的汽车,则有丰田(Toyota)、第二国产车(Perodua)和雷克萨斯(Lexus),侧重于中低价位市场。

森那美是比亚迪在大马的分销商。完成收购后,马股投资者纷纷期待,森那美会在电动车市有更多作为。(图:互联网)

值得一提的是,合顺也是第二国产车的最大股东,手握38%股权。此外,日本汽车生产商大发工业(Daihatsu)、另一家大马上市汽车分销商MBM资源,分别握有25%以及20%股份。

也正因为价格相对平易近人,合顺旗下车款得以在大马市场攻城拔寨。在2023年,第二国产车以约莫33万辆的销量,或41.3%的市占率位居大马车市榜首;丰田则位居季军,销量和市占率分别是10万辆以及13.3%。合计两品牌市占率,已超过汽车总销量的一半。

反观森那美旗下车款,在大马最畅销的是宝马,惟市占率仅有区区1.5%,而排在身后的比亚迪、保时捷等连1%都触摸不了。这解释了为何森那美在大马车市插旗多年,但市占率却不到5%,毕竟豪华车能吸引的买家,只有一小撮人。

因此,不难猜测森那美欲透过这场并购,将第二国产车、丰田等销售前段班车款握在手中,面向大众消费者,呼应了前文所提,森那美的市占率从此突破50%。

此外以地域来看,尽管森那美是大马企业,但其收入颇为依赖国外业务。在2023财政年,大马贡献的收入仅有15.83%,其余则来自海外,其中中国和澳洲皆贡献逾30%;至于合顺,逾90%的收入来自大马。

重心回到大马

常年插旗中国,固然可为森那美的收入锦上添花,但近期一连串事件,皆反映出中国市场似乎好景不常,例如车市因供过于求而深陷削价战、大众消费和经济疲软让经商环境一片混沌。

国眼见外市场逆风阵阵,森那美才动念将重心移回大马。执行长杰弗里沙林(Jeffri Salim Davidson)日前也对媒体表示,冀望藉由这项收购,让大马、中国、澳洲的营收贡献,个别达到30%的平衡点。

除了上述的扩充与平衡策略,森那美收购合顺之际,或许也在剑指电动车业,毕竟随着特斯拉等开始进驻大马,国内电动车市竞争无疑会愈发激烈,让手握比亚迪分销权的森那美如坐针毡。

如上文所言,合顺恰好是第二国产车的最大股东,后者在电动车市磨拳擦掌,亦是大马打造自有品牌的桥头堡,这正中森那美的下怀。

去年8月,第二国产车已透露未来会组装电动车,甚至计划推出自家品牌平价车款。到了今年1月,大马国际贸易与工业部长东姑扎夫鲁(Tengku Zafrul Aziz)宣布,第二国产车正携手一家国外车企生产电动车,估计在2025年底达到批量生产。

尽管东姑扎夫鲁没有说明,第二国产车的合作对象是哪一家车企,但市场纷纷猜测,是其大股东兼技术伙伴 – 大发工业。

电动车大棋有风险

尽管这一步棋看似美好,但却潜藏着胎死腹中的风险。众所周知,虽然日本车企已在燃油车时代站稳脚跟,有众多品牌横扫各国市场,但全球镁光灯照向电动车之际,日本车企却碍于投资不足、技术落后于美国、中国竞争对手而屈居于二三线。正因如此,环顾现时全球电动车市场,日本车企几乎缺席。

此外,若市场的猜测属实,第二国产车的合作伙伴是大发工业,也恐会夹带另一层风险。近年,大发工业身陷碰撞安全测试结果造假丑闻,随后该公司暂停售卖所有车款,管理层也经历一番大洗牌。

大至日本电动车技术逊色,小至大发工业丑闻缠身,皆反映森那美的电动车大棋并非一帆风顺。

纵观整起收购案,既让森那美成功扩充市场,也让合顺原先大股东 – 国民投资机构(PNB)套现,保留数亿令吉银弹物色下一个投资项目,堪称一举两得。然而,前有电动车业充满变数,后有经济疲软拖累汽车购兴,森那美的算盘并非一定打得响。

萧维旸

财经新闻工作者,关心国际贸易与金融、产业变化等。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