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估值过高引发市场警惕 投资热情降温
根据美国非营利智库“公共企业中心”分析师Advait Arun最新报告,如果AI公司估值出现大幅修正,将对全球资本市场和能源基础设施产生深远影响。 Arun警告,决策者应未雨绸缪,提前制定对策,包括收购陷入困境的能源基础设施资产,并协助其调整运营,以满足未来AI基建的持续需求。
近期,围绕AI基建的讨论不断升温。上周,OpenAI财务长Sarah Friar曾表示希望联邦政府为其AI基础设施融资提供担保,但随后撤回了言论。白宫AI与加密货币主管David Sacks则通过社交媒体表示,政府不会直接为AI行业提供救助,而是通过加速审批流程和扩充电力供应等方式支持AI基建的发展。
全球或出现“AI军备竞赛”
市场普遍预期,未来几年AI基建需求可能达到数万亿美元。摩根大通分析师Tarek Hamid指出,全球范围内可能出现类似“AI军备竞赛”的情形,各国可借鉴《降低通胀法》模式,给予电网和电力现代化项目联邦支持,以确保AI技术发展不受基础设施限制。
在政策推动下,美国《大而美法案》恢复企业购置合格设备可在第一年100%折抵税额,这一优惠直接影响科技巨头财报表现。例如,Alphabet、亚马逊和Meta等公司最新财报显示,应税收入大幅下降,而现金流却显着增加。此外,美国各州也提供税务激励,吸引大型科技公司投资AI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在数据中心密集的地区,如维吉尼亚北部、德州和中西部。
然而,Arun警告,如果AI基建过度扩张、利润下降,这些数据中心热区将首当其冲。投资缩减与融资成本上升可能导致大量设施闲置,进一步给公共事业和电力供应商带来财务压力,因为其电力采购和费率规划多依赖数据中心需求持续增长的假设。
AI行情急冻外资急撤 台、韩股成重灾区
在资本市场方面,全球投资人对AI热潮的态度开始降温。据彭博数据,本月迄今外资净卖出台股和韩股各约46亿美元,如果趋势持续,两地市场将创下自今年3月和4月以来单月最大资金外流。亚洲主要市场遭抛售最为严重,凸显投资人对估值过高和盈利预期不匹配的担忧。
Van Eck Associates跨资产策略师Anna Wu表示,尽管AI长期基本面仍然稳固,但近期多重因素结合已引发“获利了结和短期情绪回档”,她认为当前市场调整属于“健康的修正”。过去几个月,投资人主要押注亚洲“淘金热当中的铲子”供应商,即半导体和硬件制造商,认为它们能够抵御市场波动。然而,随着估值质疑增加和循环交易增多,企业营收与估值被人为推高的担忧加剧,市场风险意识明显上升。
这一情绪也影响到日本市场。日本交易所集团数据显示,截至11月7日,外资抛售价值23亿美元的日股,为6周以来首次净卖出;若计入期货,卖超规模进一步扩大至73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大陆缺乏外资即时数据,但恒生科技指数已进一步陷入技术性修正区域,显示亚洲AI投资热潮正面临明显回调压力。
综合来看,全球AI基建投资虽具长期潜力,但短期估值调整、资金外流及政策不确定性正对市场形成考验。企业与政府需密切关注数据中心和电力基础设施的投资节奏,同时资本市场亦需谨慎管理AI相关资产的风险,以避免过度扩张带来的系统性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