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遗憾的职场梦
随心杂叙

在近期召开的“2025世界妇女经济与商业峰会”上,副首相阿末扎希指出,大马国内已有逾300万女性因肩负家庭照护责任而被迫离开职场。而关于此事,公正党署理主席努鲁依莎亦也提出,马来西亚女性每日平均承担长达4.5小时的无偿照护工作,是男性的三倍;而女性的就业率至今仍显著低于男性,仅为55.8%,相比男性的82%,差距依然悬殊。
这是一个沉重但不该被忽视的数据,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全世界的婚后女性,在育儿与职场之间,从来都没有拥有真正的“选择”,而是不得不“放弃”。

朋友B曾经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三年,职位也慢慢的在提升,薪水虽然属于中层阶级,但职业上的升职加薪是指日可待,然而在婚后连续生了两个孩子,在现实的逼迫下,她不得不暂时放下工作。
B说“我不是不想工作,是我的薪水连请保姆的钱都不够。”月薪三千多的她,生下第二胎后,发现送两个孩子送去保姆家的费用,比她的月薪还高。一算之下,干脆辞职,全职在家,她不是不爱工作,而是生活推着她,只能走这条路。
女性常被赞誉为“全能角色”,能在职场上独当一面,在家庭中温柔以待,成为丈夫的支柱、孩子的依靠。然而,在这看似光鲜的多重身份背后,却常常是每个女人一点一滴压抑自我、牺牲梦想与抱负所换来的代价。

我始终相信,每一位新时代女性心中,都怀揣着属于自己的“事业梦”,渴望在工作中实现价值,追求一份属于自己的成就与光芒。但很多时候,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仍停留在传统思维,许多家庭在“经济计算”或者照顾育儿的考量时,第一选择牺牲的,往往是妈妈的工作。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当孩子一个接一个出生,生活成本逐年攀升时,女性的职场梦也随之碎裂。
即使没有离开职场,很多育儿后的职业妈妈,在一次次病假、学校活动、孩子生病的请假单中,被同事冷眼、上司边缘,最后只好自动请辞。
女性被迫离开职场上的主因,就是缺乏托育与照护体系的支撑。许多女性为人母后,没有可负担的托儿服务,长辈又年老无法代劳,只好亲自承担,职场就变成奢望。因此,政府应该推出更普及的公共托育中心与照护津贴,让女性在职场时无后顾之忧,若能结合社区、企业资源,让“孩子有人带、父母有人照”,女性就不必在家庭与工作间做出痛苦的二选一。

在许多国家,育儿不再是家庭“私事”,而是国家共同承担的责任。瑞典设有长达480天的带薪育儿假,并鼓励父亲参与照护;法国则提供普及且高质量的公立托儿所,孩子两岁起即可入园,家长还能享有育儿津贴与税务减免,而挪威同样以共享育儿为理念,父母可平等分配长达近一年的育儿假,减轻女性职场负担。
这些国家之所以能有效支持女性兼顾育儿与工作,关键在于三大核心:健全的托育体系、弹性的工作制度,以及政府主导的多项扶持政策。因此大马政府应推出女性事友好政策,透过广设平价托儿设施、提高照护服务品质、鼓励企业实施弹性工时与育儿补助,让女性不再需要在“母职”与“事业”之间做出牺牲性的选择,而能更自在地平衡双重身份。
每一位女性都应拥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被迫放弃,唯有持续推动制度改革,营造一个更包容与支持的社会环境,女性才能真正无后顾之忧地参与职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