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留遗产不留悔恨

随心杂叙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对于老一辈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警惕。越南一位70岁的老父亲,辛苦打拼了一辈子,原本想把积蓄和房产留给3个儿子作为未来的保障,但这名老父亲因为孩子的不断劝说,希望父亲能提早把财产分掉,好让他们更快安家立业,父亲就可以安享晚年。

老人家虽然心里担忧,但因为也想好好安顿好孩子,想着财产分了孩子可能会更为孝顺,于是妥协了,提早分好家产,每人分得20亿越南盾(约38万马币)。

但料谁也没想到,孩子却在短短5年,把老父亲给的那些钱都花光了:有的是因为享乐消费,有的是因为盲目投资,因为钱来得太容易,于是挥霍无度。老人得知后,痛哭失声,只能叹息自己一生努力,换来的竟是“留给我的只有悲伤与悔恨”。

这个故事令人心痛,却也真实,它提醒我们一个常见的问题,父母是否应该提早把财产交出去?

“爱的表达”还是风险的开始?

养老应该永远放在第一位,给孩子的遗产只是额外的安排,甚至是对他们的锦上添花而已。(示意图:Canva)

在许多亚洲家庭,父母往往心疼孩子,怕他们辛苦,总想着早点帮他们解决生活问题,于是,有人提前转名,把房子或存款交出去,觉得这是“爱的表达”。所以你会看到马来西亚很多父母,拿了第一笔的公积金退休金,都会帮孩子买车买屋子或者创业,很多工作了一辈子,可能老本只剩下公积金的父母,却会在5年内把公积金花光,很多钱的去向都给了孩子。

但现实却往往残酷,一旦孩子们钱来得太容易,可能不会太容易珍惜,而他们可能未必有足够的理财能力及把控力,钱到手不一定会让他们的生活更安稳,反而可能是一场挥霍与冲动的开端。

而父母把一切交出去后,自己晚年的生活反而少了保障,甚至失去了说“不”的底气,如果父母把房子或积蓄提前转走后,自己未来还有多长的时间可能还不懂,但有一样却肯定的,活着的每一个时间都需要钱来支撑。如果把大部分的资产或钱财都已分完,自己一旦生病或需要养老,手中已没有余力,甚至还要看孩子的脸色生活,这才是最大的风险。

因此,对我个人的想法,养老应该永远放在第一位,给孩子的遗产只是额外的安排,甚至是对他们的锦上添花而已。父母养大孩子,供书教学,甚至帮助他们给予头款买房买车,都已是尽到父母的责任,遗产并非是孩子的专属,而是父母愿意给孩子留下的爱,但这个“爱”不需要提早供给。

写遗嘱,不是冷漠,而是深情

很多人觉得谈遗嘱太冷漠,像是不吉利的事,但遗嘱不是拒绝爱的表现,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爱它让留下的人更容易面对未来。(示意图:Canva)

不是说不提早给孩子家产就是不爱孩子,而是因为人生太多变数,孩子可能还没成熟,家庭关系也可能随着时间而改变,提早把一切交出去,看似大方,实则把自己推入了脆弱及无助的境地。

父母首先要确保自己晚年过得安心、有尊严,养老不必依赖孩子已经是孩子最大的福报;孩子的未来,则应该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而不是完全依赖父母的财富。因此,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不会选择过早转名,而是会留下清楚的安排,写好遗嘱分配。

遗嘱可以让父母清楚写下财产分配的方式,也能避免日后兄弟姐妹间因为财产而生嫌隙,这种方式保障了父母在世时的安稳,也保障了孩子在父母离开后,有一份明确的继承方式。

很多人觉得谈遗嘱太冷漠,像是不吉利的事,但遗嘱不是拒绝爱的表现,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爱它让留下的人更容易面对未来,不必在哀痛中再去处理混乱,或者因为分家产而闹得手足不和。

我们这一生的努力,不该化成一声悔恨,真正的爱,是留到最后一刻,依然能守护自己,也守护孩子,让你的爱都写在遗嘱上,而不是提早把你的所有都给了孩子。

声明: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相关新闻:

林艾萱

70后媒体记者,现为自由文字工作者。曾任报社记者及杂志主编,擅长撰写医药及经济课题,也热衷于评论时事课题。在20年的采访经验中,曾获国际医药新闻奖全球首奖及5G频道网络文学佳作奖等奖项。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