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行业危机:五大龙头裁员近9万人

中国最大太阳能企业去年悄然裁员近三分之一,反映出中国“新三大”增长引擎之一——光伏行业正深陷产能过剩、价格暴跌与巨额亏损的三重困境。
据路透社查阅的公开就业数据,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太阳能与通威股份五家公司2024年共计裁员约8.7万人,占员工总数的31%。尽管裁员在中国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除隆基股份承认裁员5%外,其余企业并未公开披露此事。
分析指出,此轮裁员反映出企业在经历产能爆炸性扩张后,试图通过削减人力和工时应对行业亏损。数据显示,2024年光伏行业整体亏损高达600亿美元,约有40多家企业在2024年相继退市、破产或被收购。
过去3年,中国政府将太阳能、电动车和电池产业列为“新三大”支柱,大量资源从房地产行业转向新兴产业,推动企业大举扩张。但短期内的需求未能跟上,导致每年太阳能电池板产量约为全球使用量的2倍,严重失衡。
面对持续恶化的行业局势,中国政府近期开始释放干预信号。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初表态要结束“无序价格竞争”,随后工信部召开会议表示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多晶硅价格已在7月飙涨近70%,有企业提议建立类似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机制控制供应。
协鑫集团透露,正筹建一个总规模达500亿元人民币的收购平台,用于关闭行业内约三分之一的低质产能。同时,安徽等地已口头要求企业停止新增项目,并关闭利用率不足30%的生产线。
不过,分析人士指出,要在当前五年规划结束前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并非易事。地方政府基于就业与增长考核,普遍不愿牺牲本地龙头企业的发展。天合光能董事长在6月坦言,即便国家层面早已发出暂停扩建的通知,今年仍有不少新产能上马。
杰富瑞分析师Alan Lau认为,除非全行业削减至少20%-30%的产能,否则难以恢复盈利。他强调:“光伏行业是近年少见的全行业连续一年半现金亏损的典型例子,其亏损规模虽不及房地产行业,但已显现系统性风险。”
光伏行业的这场“寒冬”,或许只是中国新兴产业发展路径中一次深刻的结构调整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