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年砸2925亿令吉 勘探矿产获重大突破
过去5年间,中国在战略矿产勘探计划中累计投入近4500亿元人民币(约2925亿令吉),在石油、天然气、铜、锂和铀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自2021年以来,中国地质学家对163种矿产的储量、分布和利用情况展开系统调查,发现500多个大中型油气与矿产地。随着“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进入收官阶段,有关成果于周三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
此次成果正值中国加快掌控关键矿产供应链、减少对进口依赖之际,这一战略受到供应链安全考量和新兴技术产业需求激增的推动。
“中国的矿产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我们在勘探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提升了能源安全,优化了资源结构。”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徐达成表示。
成果包括:鄂尔多斯盆地新增超过3000亿立方米煤层气储量,几乎相当于过去十年的总和;发现10个大型油田、19个大型气田及重要的深层煤层气资源。这些发现主要来自深层盆地与海域,支撑了中国每年约2亿吨石油和超过24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稳定产量。
铀矿方面,甘肃和黑龙江发现两个超大型铀矿床,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现有的五大铀资源基地。
同时,中国确认了一条横跨四川、青海、西藏和新疆、长达2800公里的“亚洲锂带”,其中蕴藏大量锂矿。通过新技术,中国也在推动从钾盐卤水和低品位云母中提取锂,以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在半导体和航空航天领域关键的氦资源方面,中国已通过新技术从天然气中提取氦,满足核心国内需求,并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离岸油气也成为增长新引擎。2024年中国新增原油产量中,逾七成来自海洋油气。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指出,近年来中国强调开发海洋资源,海洋经济已成为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自2020年以来,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增长34%,去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8%。
官方表示,未来几年将继续推进新一轮战略矿产勘探,承诺“牢牢守住国家能源与资源供给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