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带来“生态流量”中国多地发展“观鸟旅游”
正值候鸟迁徙高峰期,位于鄱阳湖腹地的“候鸟小镇”——江西九江市吴城镇,草洲青绿、芦荻泛黄,白枕鹤群掠湖而起,数名观鸟爱好者按下快门。
中新社报道指出,依托候鸟带来的“生态流量”,中国多地正从单一观鸟向多元化消费场景延伸,“观鸟+旅游”、“观鸟+研学”,以及“观鸟导游”等新兴业态正加速形成。
江西地处“东亚—澳洲”候鸟迁徙通道上,这是全球九大候鸟迁徙通道之一。
在江西遂川县千年鸟道山区,沿蜿蜒山路前行,隐藏在山间的农家乐和民宿迎来一批批观鸟爱好者。
观鸟生态旅游火红
营盘圩乡客家云海民宿负责人曾发表示:“自从发展了观鸟旅游,我们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今年旺季,他的民宿几乎天天爆满,收入同比增长60%。
为助力“观鸟经济”发展,遂川县形成“观鸟—科普—旅游休闲”的发展模式,发展出200多家农家乐和民宿,带动参与村民年均增收约3万元人民币(1万7400令吉)。观鸟经济带动相关林下经济年营业收入突破3000万元人民币(1743万令吉)。
吴城候鸟小镇今年推出“观鸟研学之旅”路线。
小镇旅游运营管理公司运营经理谢红燕介绍,当地打造了狮子山观鸟点、航天科普馆、星空世界等,并推出亲子、情侣出游套餐,以提升游客体验感。
定制化、个性化观鸟游方兴未艾。在福建明溪县、云南西双版纳、安徽黄山、江西上饶等地,催生出观鸟向导、观鸟送餐等新业态。
催生“鸟导”专职
来自上饶婺源县的职业“鸟导”余鹏海表示,他已接到5个冬季观鸟团的预约。“‘鸟导’的职责是带领游客辨鸟、观鸟、拍鸟。这些年来,我共接待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鸟爱好者。”
官方数据显示,依托新业态,上饶婺源县、余干县等地2024年接待游客70余万人次,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人民币(5800万令吉)。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周建文表示,近年来江西大力发展观鸟经济,吸引海内外游客观鸟、采摘、研学、摄影,让“生态流量”变成“留量”,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加速发展。
观鸟经济如何“飞”得更远?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余志标认为,观鸟时应注意保护野生鸟类栖息地,并建议建立观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培育专业“鸟导”队伍,探索观鸟导游资格认证制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