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私人诊所药价惊人 最高比药房贵75%

《每日新闻》近日一项调查发现,马来西亚私人诊所出售的常见与长期药物价格远高于社区药房,涨幅介于23%至75%之间,引发公众与业界关注。
调查显示,500毫克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在私人诊所售价约为1令吉一片,而部分药房仅售25仙;一盒30片的20毫克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在诊所售价约160令吉,药房则为122令吉;某品牌4毫克抗过敏药片诊所售价1令吉,药房仅为30仙。
药房量大拿货便宜?
马来西亚伊斯兰医生组织(PERDIM)主席博依(Boi Saidi B Abd Razak)指出,价格差异主要源于采购模式差异。药房通常大批量进货,能从供应商处获取更低价格,而私人诊所因采购量小,进货成本较高。
他表示,除进货价外,私人诊所还承担租金、员工薪资、水电费、招牌执照、以及定期培训等运营成本。因此,诊所药价略高属正常情况,并不算暴利。
为遏制不合理药价,从5月1日起,卫生部与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联合实施《2025年药品标价令》,要求全国私人诊所在场所内张贴药品价格标签,以提升价格透明度。卫生部表示,政策实施初期设有3个月宣传期,期间不会执法或开罚。
然而,该措施引发业界不满。马来西亚医学会(MMA)及多个全科医生组织提出反对,认为新规加重诊所行政负担,并与现行监管法律产生重叠,可能引发执法混乱。
药价透明真的有用?
博依指出,私人诊所目前已受《私营医疗诊所与设施法令》等现行法律监管,新措施由国内贸易部依据《2011年价格控制与反暴利法令》(第723号法令)执行,属越权干预。“卫生系统属专业领域,不应简单套用商业监管逻辑。”
他强调,目前大马并未设立官方药品指导价或药品定价机制,在此背景下实施强制标价,恐造成诊所无所适从,甚至因技术性疏忽面临罚款或刑责,执法缺乏弹性。
他亦担忧,目前保险公司、第三方管理机构(TPA)及医保组织(MCO)等并无明确监管框架,而有关药品定价是否归属诊所权责,也尚无明确法律界定。
“张贴药品价格对患者影响有限,因为实际治疗费用不只包括药价,还涵盖诊断、咨询等服务。”他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