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网红钻石争议不断 律师揭其“真钻”误导手法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我们针对的是… (女网红)她有企图性的隐瞒与误导网民去买这些产品!”

针对马来西亚女网红星期四(11月6日)澄清“已有在自己的社交媒体注明是培育钻”一事,受害者代表律师何素莹隔日作出反驳,直指网红在销售中存在企图误导,以“真钻”之名宣传培育钻,并以天然钻价格出售,导致消费者蒙受损失。

何素莹律师星期五(7日)下午在马华公共服务及投诉局主任张天赐的陪同下召开记者会指出,当受害者向该网红询问“所谓的真钻指的是什么”时,对方仅简短回应“是好的钻石、真钻和散钻”,却始终没有明确说明是培育钻或天然钻。

何素莹指出女网红仅称“真钻”,未明确说明为培育钻或天然钻,引发误导争议。 (图:亚视新闻)

何素莹进一步透露,根据受害者提供的对话记录,网红曾要求他们去看自己翡翠直播的问答环节,但却未曾引导消费者查阅钻石资料库以获取正确资讯。

“我们并没有指她以假钻冒充真钻,而是指出她以‘真钻’一词误导公众…… 天然钻与培育钻在商业价值上截然不同,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她的言辞明显带有误导和混淆公众的意图。”

代表律师:IGI认定误导宣传属欺诈

该网红6日记者会后回应未标称天然钻,但据悉她多次在社媒限动中称“真钻”。 (图:受害者提供)

她同时透露,部分受害者已就此事件向国际宝石学院(IGI)求证,并针对两项疑问获得了相关回复。

你可能也喜欢

她指出,受害者向国际宝石学院提出的首个问题是,商家在产品推广或广告中,是否可以以“真钻石”一词替代“培育钻石”进行宣传。对此,国际宝石学院回应表示:“销售过程中不得笼统将人造钻石与天然钻石都称为“真钻”,商家有义务如实告知产品的实际属性”。

何素莹进一步引述受害者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若商家在宣传中使用具误导性的表述方式,依据国际行业标准或消费者保护法规,可能需承担何种后果或法律责任。对此,国际宝石学院回复表示“这种行为可被视为欺诈行为”。

检测标准不同 结果天差地别

该网红多则限动宣称该护肤品“无化学成分”,但受害者讲产品送检后,结果(依据国际药典标准)显示其中含有水银。 (图:受害者提供)

另外,针对该网红指“含水银护肤品”一事属诽谤的说法,何素莹予以反驳,强调对方所售产品并非如其所称“未含违禁成分”。

她指出,消费者已将有关脸霜送往专业护肤品检测机构检验,结果证实其中确实含有违禁成分。

根据何素莹说明,对方所出示的检测报告属于环境检测报告,采用的是依据EPA 3051A / ICP-MS方式,即环境检测标准测试,其检测灵敏度仅限于0.2毫克/公斤以上的含量,因此报告显示“未检测到化学成分”。

然而,受害消费者所委托的实验室则依据国际药典标准进行检测,采用 USP233(2013)/ ICP-MS 标准方法,灵敏度高达0.01毫克/公斤以下,结果更为精准,最终检测出产品中确实含有违禁物质。

何素莹强调,涉事脸霜属护肤产品,应以医药级标准检测而非环境标准,且包装未清楚标明成分,相关证据足以回应网红言论,团队正考虑进一步采取法律行动。

逾30宗仲裁案 受害者多胜诉

针对该名网红的消费投诉已在全国多地进入消费者仲裁庭(TPPM)程序,何素莹指出目前已提交至少30宗案件。她同时透露,对方声称曾在仲裁中获胜,但事实上,网红或仅赢得一两宗个案,而受害者一方已赢得至少15至17宗案件。

她补充,由于每宗仲裁属于个别消费者自行向仲裁庭提出申诉,案件细节不便公开。不过,所有案件的被申诉方均为同一公司及该网红本人。目前已知的申诉地点涵盖霹雳怡保、槟城、亚罗士打、雪兰莪莎亚南、布城、彭亨关丹及柔佛,其中柔佛的仲裁庭批准受害者索赔的案件数量最多。

此外,何素莹律师透露,警方已接获至少33宗相关投报,案件遍及砂拉越美里、雪兰莪沙登、柔佛、吉隆坡、槟城、彭亨关丹及新加坡等地,其中新加坡已出现至少四五宗案件。

陈凯荣:部分受害者或庭外解决

而针对记者询问受害者是否会进行庭外和解,马华公共服务及投诉部副主任陈凯荣律师回应,部分受害者主要诉求是退款,因此不排除个别案件将以庭外和解方式解决。

他同时指出,也有数名受害者已准备将案件带上法庭,追讨损失及维护自身权益。

陈凯荣律师透露,部分受害者或选择庭外和解,也呼吁警方调查是否涉及刑事及不当牟利行为。(图:亚视新闻)

“我们希望今天的记者会是一个句点,所以我们不会再公开太多的事实(资料)。”

陈凯荣强调,本次记者会的目的在于让更多公众了解事件真相与消费者的权利,并让更多受害者有勇气站出来。由于该网红在社媒拥有约88万名追踪者,陈凯荣相信仍可能有更多消费者曾购买相关产品。

促当局查涉刑事成分

陈凯荣表示,投诉人有权向高庭提出司法检讨,但目前主要是向相关委员会反映情况。他强调,希望警方能积极展开调查,寻找相关证据,以确定事件中是否涉及任何刑事成分,从而采取适当行动。

他补充说,如果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当牟利的行为,国内也有相关反暴利法令可予以追究。

他呼吁,更多公众应勇于站出来,受害者可随时向马华公共服务及投诉部提交投诉与求助,提供有助调查的资料,以便当局能进一步采取行动,包括协助受害者妥善解决问题。

张天赐:举报人数破50人 被骗金额增至逾130万

张天赐指出,受害者举报人数已逾50人,累计被骗金额超过130万令吉。 (图:亚视新闻)

另外,经过6日约有30名受害者召开记者会后,张天赐透露,随后又陆续有23人主动联系该局寻求协助。至今,已有超过50多名受害者向马华公共服务及投诉局举报,累计被骗金额已超过130万令吉。

“我们所提出的,都是有根据的事实,并非为了抹黑或霸凌任何人,”

何素莹表示,警方目前已掌握相关资料,律师团队正等待进一步联系,一旦接获通知,将全力配合调查。

她指出,团队仍持续接收和整理新的投诉与证据,并强调参与维权的受害者中不乏专业人士,因此团队得以取得大量翔实的信息与文件,为后续法律行动提供有力支持。

星期五(11月7日)的这场记者会除了马华公共服务及投诉局主任张天赐、代表律师何素莹,以及副主任陈凯荣律师外,还由马华联邦直辖区州法律事务局主任张玮伦律师和张天赐助理刘凯伦全程陪同。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