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带回证据 月球会“生锈”?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中国国家航天局星期日(11月16日)发布最新科研进展称,科学团队在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背面样品中,首次识别出由大型撞击活动”引发的微米级晶质赤铁矿与磁赤铁矿。

这一发现表明,即便在极度缺氧的月球环境下,月球的土壤与岩石仍可能发生类似“生锈”的氧化反应。

科研人员对从南极—艾特肯盆地采回的样品开展分析,确认了赤铁矿颗粒的晶格结构与典型形态,为月球表面存在强氧化性物质提供了直接证据。

月球科学探测再获关键突破

在国家航天局提供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支持下,由山东大学行星科学团队主导,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云南大学共同参与的科研项目取得了此次重要成果。

相关研究已发表于《科学进展》,科研团队表示,这一发现将为深入理解月球演化及地质环境提供重要线索,并为未来探测工作提供关键突破。

相关新闻: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