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关系被重塑:网络时代的性教育新命题
你多久没有和喜欢的人面对面说话了?
你有多少段关系,是从一个“hi”开始,也从一句“已读不回”悄然结束?
当我们越来越习惯用表情符号传达情绪、用语音代替拥抱、用自拍表达“我过得很好”时,我们的爱,正在悄悄发生转变。而性——作为亲密关系最直接也最敏感的表达方式,也正随着网络的渗透,被重新塑形、解构、乃至挑战。
这,正是第九届亚洲性教育研讨会将要聚焦的问题。
即将在2025年8月23日至25日,首次于马来西亚举办的这场研讨会,以“网络依附下的性与爱:关系转变与挑战”为主题,邀请了来自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台湾、新加坡与印度的重量级讲者,横跨教育、心理、社会、艺术等领域,深度剖析我们正面临的情感困局。
滑动时代的亲密革命
从Tinder、Bumble到小红书、Instagram,恋爱不再从一见钟情开始,而是从左滑、右滑、点个赞开始。
你可能和某人天天聊天,却从未真实见过;也可能和枕边人生活多年,却不再分享任何心事。
网络让沟通变得更即时,却不一定更亲密。人们开始对“关系”的定义产生怀疑:
“我们算在一起吗?”
“是开放式关系,还是‘只对你开放’?”
“我爱上的,是对方本人,还是他在社群上的样子?”
这种对亲密的依附、焦虑、转换与挣扎,正是本届研讨会要探讨的核心命题之一。
性教育,不再是“教避孕”那么简单
许多人一听到“性教育”,脑中浮现的还是“避孕套教学”、“防性侵课程”。但走进今天的青少年世界,我们才会发现,性教育的复杂度早已远超过往。
第九届亚洲性教育研讨会的主讲者之一、来自中国的方刚博士,将带来关于《网络多元性话语下的青少年亚文化:性教育的挑战与应对》专题演讲,揭示在网络时代下,性与性别的认知正变得越来越多元和流动。TikTok上的酷儿文化、YouTube上的恋爱技巧、论坛中的性倾向讨论——这些早已成为Z世代建立性别身份、学习亲密关系的重要参考。
在这些讯息当中,青少年不只是被动接收者,他们也正在“创造”性文化的一部分。
而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真正的挑战不是“要不要教”,而是“能不能跟上”。
网络依附,是连接,还是拉扯?
网络把人拉近,也把人推远。我们在手机屏幕上彼此靠拢,却在现实里渐渐疏离。很多时候,关系并不是结束于一次争吵,而是消散在一条未回的讯息里。有人因为网络得到陪伴,有人却在网络里感到孤独。依附,究竟是稳固的纽带,还是无形的枷锁?
正因如此,本届研讨会特别设立了一场重量级座谈会,由台湾树德科技大学人类性学研究所助理教授黄詠瑞博士、香港圣方济各大学学务长及副教授吴海雅博士,以及马来西亚性学会创会会长暨荣誉会长吴启铭硕士共同主持,主题为《网络依附下的性与爱:关系转变与挑战》。
这场跨领域的对话,将从心理学、性教育与社会观察的角度切入,深入探讨:
- 青少年成长中的性教育困惑
- 网络关系的真与假、虚与实
- 家庭沟通在数字时代的缺口
- 网络依附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人人低头滑手机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记得,关系需要的不只是“连线”,更是“连心”?而这场座谈,正邀请我们一起回望:在数位洪流中,我们要如何守住真实的亲密?

真诚关系,是可以练习的
除了演讲与座谈会,研讨会最受期待的部分,还包括实用又有深度的三场工作坊,涵盖从青少年到成年人,从个人到伴侣的不同议题:
- 网络性伴侣倚赖者的心灵转化——如何帮助习惯从网络寻求情感慰藉的个体,转向更整合的关系经验。
- “赋权三步”性教育教学技术实操——实际传授赋权型性教育的核心步骤与教学技巧,让教育工作者更有方法。
- 情感聚焦夫妻疗法的实际应用——教导参与者识别负面互动,促进亲密关系断裂的伴侣在冲突中对话,在张力中重建信任。
这些工作坊由香港圣方济各大学学务长及副教授吴海雅博士、中国赋权型性教育讲师团队总导师方刚博士与马来西亚Heal Systemic治疗中心创始人兼临床主任郑丽萍博士主持,不只是“听”,更是“做”,真正走进关系的细节、情绪的脉络。
亚洲视角,世界议题
这次大会,不仅是一场学术盛事,更是一次文化与情感的交流。
5场主题演讲,讲者阵容横跨亚洲多个国家与地区,除了方刚博士,还包括:
- Dr. Mohd Rustam Mohd Rameli(马来西亚工艺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级讲师)——分享马来西亚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如何透过社交媒体建立情感联系。
- Ms Paromita Vohra(印度电影制片人)——从创意与艺术的角度,谈印度性教育在数位时代的可能性与挑战。
- Dr. Martha Tara Lee(新加坡关系咨询师兼临床性学家)——聚焦网络亲密关系的现象与影响,尤其是对育儿与伴侣关系的冲击。
- 施俊名副教授(台湾树德科技大学人类性学研究所所长)——从台湾经验出发,谈数位时代如何防制性暴力。
他们来自不同文化、宗教、语境,却都围绕着同一个问题: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谈“爱”?如何谈“性”?

给你、也给我的一封邀请函
时代在变,关系在转。
当孩子比你更早从网络接触性资讯,当亲密关系早已不受性别与婚姻所限,当家长与老师在面对孩子的性困惑时无从回应……我们不能再用过去的教育方式,面对未来的世界。
也许你不是性教育工作者,也不是心理专家。你可能只是一个在深夜翻着旧对话框的人,一个在交友App上感到疲惫的人,一个试图理解下一代的家长,一个想要重拾亲密的伴侣。
这场研讨会,不只是给专家准备的,它是为每一个认真面对自己“关系”的人而设的。
因为网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也打开了许多新的可能;因为我们都值得拥有一个更多理解、更多尊重、更少误解的亲密人生。
当我们开始愿意提问:
“我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关系?”
“我想要的性教育,是为了谁?”
我们,就已经在改变的路上。
第九届亚洲性教育研讨会,2025年8月23日,马来西亚见。性与爱不会有标准答案,但愿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诚实回应。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