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故居列古迹 家族或再起纷争
新加坡政府正式宣布,将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位于奥斯卡利路38号的故居列为国家古迹。尽管这一决定符合预期,然而此举也再次引发公众对李光耀家族内部纷争的关注,尤其是围绕是否应拆除故居的争议。
李光耀于2015年去世后,其子女李显扬与已故李玮玲在2017年公开指责兄长、时任总理李显龙违背父亲意愿,阻止拆除故居。李显扬坚称父亲在遗嘱中明确表达希望将故居拆除,以避免个人崇拜。
但李显龙则表示,父亲在遗嘱的多个版本中曾删除相关条款,最终版本的内容存在“令人不安的情况”,质疑其合法性。
李显扬:违背父亲遗愿
《南华早报》报道,目前,仍持有该房产的李显扬在星期一(11月3日)晚间于社交媒体发文,批评政府“践踏李光耀坚决拆除私宅的意愿”,并指人民行动党不尊重其父的“遗产与价值观”。他表示,政府援引《古迹保护法》拒绝拆除申请,否认了故居作为私人空间的本质。
新加坡国家文物局(NHB)与土地管理局(SLA)联合声明指出,该故居具有历史意义与国家重要性,值得作为国家古迹保存。文化、社区与青年部代部长梁文辉将负责正式公告,并计划将该地改造为公共空间,可能设为“文化遗产公园”。这意味着该地不得用于住宅、商业或其他私人开发用途。
不过,新国政府并不承诺保留现有建筑结构,相关部门尚未评估建筑现状。两机构强调:“无论采取何种方案,政府将尊重李光耀的意愿,移除所有私人生活空间的痕迹。”
根据新国《古迹保护法》,业主有权在合理期限内提出异议,部长将在考虑所有意见后作出最终决定。若决定保留,政府将依据《土地征用法》给予业主补偿,并委托私人估价师评估市场价值。李显扬可在11月17日前提出异议。
政评界:在预料之中
政治观察人士穆斯塔法表示,此决定早在公众预期之中。“虽然因家族纷争而引发复杂情绪,但多数人会接受此决定,因为它被定位为保存国家历史,而非神化李光耀。”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教授陈庆文认为,政府不希望此事长期发酵。“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严肃问题,拖延无益。”他建议政府应向李显扬提供更多信息,尤其是如何移除私人空间痕迹。“希望双方能达成共识。”
他认为,政府承诺尊重李光耀意愿并移除私人空间痕迹,是一种可接受的折中方案,既顾及政府立场,也尊重李光耀生前意愿。
独立政治观察员陈添锦则称此决定“意料之中”,并认为政府只是向公众通报决定。“这场纷争尚未结束,李显扬可能会提出异议,但我不认为政府会采纳。”
他指出,政府此时公布决定,更多是出于公众形象考量,传达“我们会考虑异议”的讯息。
承载执政党创立历史
李光耀生前曾表达对将故居变为历史遗址的保留态度,他曾以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故居失修为例,警示类似做法的风险。但新加坡政府表示,李光耀晚年对保留故居持开放态度。
2018年,由前资政张志贤领导的部长委员会提出三种处理方案:将整栋房屋列为国家古迹、仅保留历史性的地下室餐厅,或完全拆除。地下室餐厅曾是人民行动党创党成员,在1950年代初秘密聚会的地点。
人民行动党自1959年起执政至今,见证新加坡从港口城市转型为全球金融与贸易中心。李光耀故居的保存与否,不仅关乎家族情感与法律争议,更牵动公众对国家历史记忆的认知与态度。
目前,新加坡共有76处国家古迹,包括前市政厅、国家博物馆、福特工厂等。新加坡文物学会呼吁政府在未来对公共与私人建筑进行正式影响评估,并建议公开评估标准,以便相关方理解保护决策依据。
随着政府正式启动古迹保护程序,李光耀故居的命运将进入新阶段。无论最终决定如何,这一事件都将成为新加坡历史与政治文化中的重要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