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州财政格局逆转 南欧亮眼崛起
十多年前的欧债危机曾将欧洲划分为“负责任的北方”和“挥霍的南方”。德国、法国等核心国家被视为财政纪律的典范,而葡萄牙、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则因高债务和预算失控被贬称为“欧猪四国”(PIGS)。如今,这一格局发生了戏剧性反转。
目前,法国、英国和德国三大经济体正面临经济增长乏力与预算赤字扩大双重压力。法国赤字率预计将达GDP的5.4%,远高于疫情前的2.4%。英国则考虑通过加税来填补财政缺口。德国虽债务基数较低,但计划在基础设施和国防领域投入高达1万亿欧元,可能突破欧盟设定的3%赤字率上限。
疫情和能源危机期间的高额借贷,加上人口老龄化、绿色转型和国防支出,使这些国家财政压力陡增。法国更因削减社会福利而政局动荡,过去一年已有3届政府因改革失败而下台。政治碎片化加剧,改革难以推进,标普甚至下调了法国的主权信用评级。
南欧国家经济成亮点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深陷债务危机的南欧国家如今成为欧洲经济的亮点。西班牙2023年经济增长达3.5%,希腊增长2.3%,均远超法国和英国。德国则连续第二年萎缩。
南欧的复苏得益于旅游业繁荣和欧盟数千亿欧元的拨款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意大利海底光缆、希腊电网升级和西班牙高速互联网。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在危机后实施了深层次结构改革,包括提高退休年龄、精简官僚体系和劳动法重构。
高盛经济学家塔代伊指出,南欧国家的财政展望如今比法国、德国甚至荷兰更为谨慎。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上台后放弃竞选时的减税承诺,转而控制赤字,预计明年将降至GDP的3%以下,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高度评价。
经济创伤末修复
尽管南欧国家财政表现亮眼,但失业率仍高,经济创伤尚未完全修复。与此同时,北方国家在经济疲软下难以增收,财政改革阻力重重。英国首相斯塔默因党内反对而搁置削减残疾福利计划,转向以增税为主的预算方案。
风险评估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分析师拉赫曼警告,欧洲核心国家若不正视财政挑战,未来将缺乏应对危机的空间。他指出,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虽缓解了短期压力,却可能助长政府的“道德风险”,削弱其控制债务的意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