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重击亚洲供应链 BBC:赢家难辨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再度掀起新一轮贸易战,宣布对包括印度、越南、台湾和韩国在内的多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此次措施被视为他重启“美国优先”贸易政策的重要步骤,目标直指全球制造链,影响波及科技巨头、亚洲出口国乃至普通消费者。
据《BBC》(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特朗普曾在首个总统任期内启动对华关税战,迫使大量美国企业撤出中国,将制造基地转移至越南、泰国和印度等地。但在新一轮政策中,连这些“友岸外包”国家也未能幸免,股市随即动荡,台湾与韩国基准指数8月1日应声下跌。
苹果、英伟达等美国科技公司首当其冲。这些企业依赖亚洲供应链采购关键零部件与组装产品,未来成本势必上升。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透露,上一季度关税已造成公司8亿美元损失,下季度或将再增11亿美元。
尽管细节尚未完全公开,但新政策影响范围之广令人担忧。 iPhone、芯片、电池等现代产品的关键零件将面临更高进口成本,不仅拖累企业盈利,也恐将价格压力转嫁至美国消费者。
可能反噬美国本身
特朗普还将矛头指向“洗产地”行为,即企业通过中转其他国家出口美国以规避中国关税。他表示,越南转运商品将被征收高达40%的税率,而原产自越南的商品则为20%。这对奉行“中国+1”策略的企业而言是重大打击。
最受重创的或许是亚洲电商与美国本土依赖进口的中小企业。特朗普日前废除原本包裹价值低于800美元即可免税的“最低免税额”(de minimis rule),直接影响Shein、Temu等中国零售平台,同时也令eBay、Etsy等美国平台销售的手工艺品、古董等成本上升。
此外,台湾芯片制造巨头台积电也成为焦点。其生产的先进制程芯片是英伟达等AI企业的关键组件。如今这类芯片被课以20%的关税,势必影响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与美国科技竞争力。
特朗普宣称,这些关税是为了“美国工人和企业”而战。但在深度全球化的现实中,专家质疑其效果是否如其所言,甚至可能反噬美国本身。 《BBC》指出,在这场范围愈加广泛的贸易战中,真正的赢家仍难以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