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关税政策冲击东南亚 海外中企布局回流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小
中
大
随着美国对替代生产地国家实施更高的对等关税,并限制中国商品经由第三国转运,中国制造商正重新审视其“中国产能+1”海外扩张战略,甚至开始出现部分企业回流中国本土的趋势,引发亚洲供应链结构大调整。
过去几年,为规避美国在中美贸易战中对中国商品施加的高额关税,大量中国企业投入数十亿美元在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设厂。然而如今,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制造品维持30%的额外关税,同时对东南亚国家商品加征10%至40%的关税,对转运的中国商品更施以高达40%的关税,令许多原本转移产能的企业面临更大的利润压力。
牛津经济研究院亚洲经济学家卢姿蕙指出,部分中国厂商可能选择在更遥远的国家设厂,但考虑到新市场的前期投入成本高昂,很多企业将倾向留在中国或直接回流。
在广东东莞拥有4家玩具厂的业者赵芬透露,不少曾在越南设厂的同行如今“后悔了”,因为当地房租上涨、劳动力效率偏低,加上新关税政策,使得整体生产成本大幅提升。相比之下,继续在中国生产虽然面临额外关税,但对产品最终价格影响不大,且美国买家的需求未受明显冲击。
在技术要求较高的领域,例如高端面料和纺织品,中国依然保持优势。浙江采购商Naveen Jha表示:“没有哪个国家能生产出与中国同等级的产品。”
比利时采购公司Dragon Sourcing执行长Richard Laub则指出,部分国际买家选择继续从中国采购,等待全球贸易格局更明朗。他指出,若最终关税中国为30%、墨西哥为20%,大多数客户依然不会改变采购地。
这一系列政策变化,正在重塑全球制造业版图,也让中国企业重新思考最具成本效益的产能布局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