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封锁芯片出口 寒武纪营收暴增500%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寒武纪创办人陈天石在2019年时,与“全球顶级富豪”的距离仍十分遥远。当时,成立仅3年的寒武纪遭遇重大冲击,最大客户华为启动自主研发芯片,几乎中止双方所有合作,而华为此前占寒武纪营收的比例高达95%。

然而局势出现意外变化,随着美国收紧芯片出口管制、切断中国取得尖端芯片的渠道,北京加快推动本土半导体技术自主化,寒武纪随之被纳入“国家队”行列,获得政策支持与相对受保护的市场环境。政策为陈天石带来重大转折,使他跻身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之列。

寒武纪股价在过去24个月内暴涨超过765%。根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陈天石持有公司28%股份,其个人财富已增至225亿美元(约934亿令吉)。外界普遍认为,陈天石的身家飙升,是中国在整顿大型民营科技公司后强力扶持本土AI产业的缩影,政策驱动正在催生一批与国家战略同步的科技新贵。

然而,这也反映出新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赢家更多由政策偏好主导,而非单纯市场竞争。寒武纪股价能否维持涨势,市场评价分歧。部分分析指出,其估值可能更多来自政策保护,而非芯片本身的技术竞争力。

40岁以下富豪榜 第三名

北京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寒武纪爆炸式营收成长主要受惠于基期低,若没有持续的政策扶持,目前的估值可能偏高。”

尽管陈天石与英伟达(Nvidia)创办人黄仁勋的财富仍有巨大差距,但依彭博数据,他已位列全球40岁以下富豪榜第3名,仅次于沃尔玛与红牛继承人。

你可能也喜欢

寒武纪与陈天石的财富自8月起进一步攀升,原因是北京敦促企业减少使用英伟达H20芯片。然而,公司在监管文件中曾主动降温,强调仍受美国制裁影响,并澄清部分市场流传的“研发中产品”为子虚乌有。同时,外界关注的“思元690”芯片虽即将推出,但分析预计其性能仍比英伟达同等级产品落后数年。

专家:称“中国英伟达” 言之过早

华府智库詹姆士敦基金会(Jamestown Foundation)研究员张崑阳指出:“现在断言寒武纪或华为会成为‘中国的英伟达’仍过早,英伟达拥有包括CUDA在内的全栈生态,短期难以复制。”

尽管估值存在争议,陈天石的成长轨迹已被视为中国“国家支持学术人才体系”的经典案例,与他类似受益的还有AI新创深度求索及其创办人梁文锋。

陈天石1985年出生于南昌,父亲是电机工程师,母亲任教历史科。从小与哥哥陈云霁被鉴定为资优生,经由特殊培养计划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并在2010年取得资讯科学博士学位,兄弟随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工作。

他们在2014年发表的机器学习加速器研究引起国际关注;2015年推出受人脑结构启发的深度学习处理器“寒武纪”;2016年公司自中科院正式分拆成立,中科院为早期出资方之一。

曾遭遇多重打击

2017年,华为将寒武纪AI处理器用于Mate 10手机,用以提升影像与游戏表现。然而,双方合作在2019年因华为自研芯片战略而终止,寒武纪随后将重心转向云端与边缘AI加速器。

该公司于2020年登陆科创板,但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24年第4季才首次实现转盈。

寒武纪也曾遭遇外部阻力。2022年,美国商务部以“协助中国军方现代化”为由将其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取得西方先进技术。但随着美国进一步禁止英伟达与超微(AMD)向中国出售高阶AI芯片,在供应真空与政策扶持下寒武纪反而受惠,中国官方更鼓励科技企业“采购国货”,使华为及寒武纪成为主要选择。

需求快速上升,使寒武纪过去12个月营收增长超过500%,尽管仍须面对来自华为与其他本土企业的激烈竞争。

旧金山AI新创公司Reken共同创办人兼执行长舒曼(Shuman Ghosemajumder)表示:“他们的崛起直接源自各国对AI硬体基础设施的急迫需求。但正如英伟达一样,他们的股价也恐面临大幅波动,因为市场仍不确定生成式AI对基础设施的真实需求是否被高估。”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