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印加速打造碳捕集与封存项目
马来西亚与印尼正加快碳捕集与封存(CCS)项目的推进,借助政策支持与国际合作,力求在区域脱碳进程中抢占先机。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步伐加快,两国政府与能源企业正积极布局,推动CCS成为未来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柱。
大马于上月正式颁布《2025年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法案2025》(CCUS Act 2025),为相关项目提供法律框架,并设立监管机构MyCCUS,负责项目审批、碳储存记录及合规监管。研究机构BMI指出,该法案涵盖完整价值链,明确跨境二氧化碳进口条款,并简化许可流程,展现出“投资者友好”的政策环境。
《日经亚洲》报道,BMI认为,得益于税务减免与关税豁免等激励措施,有助于项目早期融资,马来西亚在CCS发展方面具备短期优势。CCS技术可将捕集的二氧化碳注入枯竭油气田或盐水含水层中,实现永久封存;若用于提升老旧油气田产量,则归属更广义的CCUS范畴。
大马、印尼拥碳储存潜力
尽管环保团体对CCUS存在疑虑,担心泄漏风险与企业“漂绿”行为,但马来西亚、印尼与澳洲等拥有丰富储存潜力的国家,仍积极推动相关发展。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正积极布局CCS项目,其总裁兼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哈末道菲称,该技术为“潜在收入来源”。目前,位于砂拉越州的Kasawari海上储存设施,已进入建设阶段,项目总值约45亿令吉,预计2029年开始注入二氧化碳,年储存能力达330万吨,有望跻身全球最大CCS设施之一。国油也在其他地区推进多个CCS项目。
CCS亦是马来西亚2023年发布的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目标至2030年实现年储存能力达1500万吨。为支持跨境运输,国油CCS Ventures于6月宣布成立Jules Nautica,与本地航运公司MISC及日本三井OSK航运合作,开发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首艘容量达6.2万立方米的船只设计已完成并获认证,标志着跨境运输迈出关键一步。
印尼与英国促业合作
印尼方面,英国能源巨头BP正推进位于西巴布亚省的Tangguh UCC项目,投资额达70亿美元,计划于2028年启动新气田生产并实施二氧化碳注入。BP表示,该项目将成为印尼首个规模化CCUS项目。
此外,印尼国家能源集团Pertamina正与美国埃克森美孚合作,在爪哇海Asri盆地开发CCS枢纽,并计划在苏拉威西岛附近建设第二个枢纽。其上游子公司Pertamina Hulu Energy(PHE)将建设两个CCS中心及多个卫星设施,服务国内外排放源。PHE投资与业务发展主管丹尼夫(Dannif Utojo)表示,项目需与战略伙伴密切合作。
BMI指出,印尼拥有约6000亿吨碳储存潜力,具备长期发展优势,但面临监管重叠与财政激励不明确等挑战,限制商业化进程并影响投资者信心。
专家:亚洲CCS发展正步入关键阶段
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引发全球脱碳政策担忧,BMI能源分析师董诗莉认为,美国对CCUS仍保持“温和支持”态度,且该领域在美国内部具备两党共识,有望对全球投资情绪产生积极影响。
她指出,CCS项目的主要买家为本地排放企业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区域邻国,其气候承诺不受美国政策直接影响。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战略主管长谷川浩表示,日本因储存空间有限,极度重视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区域CCS发展。
能源分析机构Wood Mackenzie在6月报告中预测,亚太地区CCS产业正迈向大规模扩展,至2050年累计投资将达6220亿美元。但该机构也警告,跨境CCS实施复杂,需多方协作、法规协调及明确投资责任与长期风险分配。
Wood Mackenzie高级分析师斯蒂芬妮指出:“开发跨境CCS枢纽并非线性过程,必须建立清晰的合作机制与监管框架。”随着马印两国加快布局,亚洲CCS发展正步入关键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