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科研报告:儒艮在中国“功能性灭绝”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根据伦敦动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多生活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沿海地区的海洋哺乳动物儒艮,已在中国“功能性灭绝”。

路透社报道,根据研究团队发表在《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期刊上的论文指出,研究入员对中国4个省的渔民、水手和其他海洋产业工人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并审查了报告的儒艮活动记录后得出了这一结论。

在他们的调查中,788名受访者中只有3人报告说在过去5年内,曾看到儒艮的踪迹,而这些说辞都没有证据支持。

由于自2000年以来没有经过实地观察,并且在2008年之后就缺乏其他记录,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该海洋动物经历了快速的种群崩塌,现在在中国已经功能性灭绝了。

首次中国水域海洋哺乳类灭绝

论文的主要作者林明理(译音,Lin Mingli)说,这是中国沿海水域大型脊椎动物的第一次功能性灭绝。

“功能性减绝”是一个生物术语,指某个或某类生物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减少到无法维持繁衍的状态;换言之,功能性灭绝指某物种在宏观上已经灭绝,但尚未确认最后的个体已经死亡的状态。

儒艮是一种温顺的哺乳动物,喜欢沿着浅海床缓慢移动,以海草为食,饱餐后喜欢躺在礁石上休息。雌性儒艮在哺育幼崽时,将头伸出水面,用脚蹼抱住幼崽,激发了中国关于美人鱼的传说。

《述异志》曾记载儒艮

成书于中国南朝时期(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的《述异记》也有关于儒艮的记录:“中国南海有美人鱼,形状如鱼。他们在海中出没,能够编织,当他们哭泣时,眼里会有水珠落下。”

研究指出,广泛的栖息地退化和捕猎,是儒艮数量崩塌的主要原因。

论文说,儒艮的栖息地与捕鱼和其他海洋活动区域重叠,令这些动物容易遭受到人类的压力。

至少在4000年的时间里,人类为了获取儒艮的油脂、骨头和皮毛而进行猎杀。对儒艮的其他主要威胁包括沿海开发、污染、捕鱼活动和船只的行驶。

例为中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自1988年以来,儒艮被中国国务院列为 “一级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但这一努力并没有扭转其数量的下降。

伦敦动物学会教授杜尔维(Samuel Turvey)表示,儒艮的灭绝可能会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连锁反应,并引发对其他海洋哺乳动物的威胁。

今年早些时候,两个著名的鱼种中国桨鱼和长江鲟鱼,也被科学界宣布灭绝。

科学家们说,儒艮在中国的灭绝,应该使公众提高对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海洋栖息地和物种损失的认识。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