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数字保护主义在亚洲国家崛起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日经亚洲》报道,一项新的调查发现,越来越多亚洲国家正拥护数字保护主义(Digital protectionism),对公司的客户和生产数据向境外传播,进行严格控制,恐怕影响外国公司在当地运营。

中国、印度和其他国家采取的措施,包括限制跨境数据传输和要求数据本地化的法律,并规定存储一个国家公民信息的服务器,必须位于该国境内。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利用截至2022年的数据进行的调查,亚太地区有9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汶莱和尼泊尔,对跨境数据传输实施了限制。

包括韩国和老挝在内的八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了数据本地化法规。

至于中国、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在数据本地化和跨境流动方面都采取了限制措施。

在欧洲调查的34个国家中,只有3个国家出台了这两项法规。这包括在电信和金融等领域仅部分适用法规的情况。

恐影响外国公司在当地运营

在亚太地区,中国的动向引起了特别的关注。2021年,中国政府出台了《数据安全法》,限制被认为与国家安全有关的数据流动。在中国经营的外国公司担心,他们将不再能与本国总公司分享数据。

其中,建立一个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监控设备运行状态的智能工厂,可能会因此变得困难。

“出行即服务(Mobility-as-a-Service,MaaS)”是将多种形式的交通整合为单一便利服务的概念,它也需要大规模的数据链接,这让人担心它可能受到跨境限制的影响。

如果数据的自由流动(通常是公司竞争力的来源)受到阻碍,商业活动和经济增长就会受到影响。还有一个风险是,试图进入一个国家的外国公司与当地实体相比,将处于竞争劣势。

由于对数据泄露的担忧,管理个人数据跨境转移的政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特别领域。

美国、日本、韩国、台湾和其他国家或地区,正在考虑建立一个新的安排,与包括中国和俄罗斯在内的亚太经济合作论坛,建立的隐私规则体系分开。

去年5月启动的、由日美韩和其他11个国家或地区加入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也包括数字经济方面。IPEF的一些谈判者说,与数字经济有关的议题应单独谈判,以确保在高层中达成共识。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