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团队证实:LK-99非超导体 类超导现象是“杂质造成”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韩国研究团队声称合成常温常压超导体LK-99受全球瞩目,然而其真实性却引发质疑,科学期刊《自然》(Nature)16日刊登全球顶尖研究机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固体研究所团队实验结果显示,LK-99并非超导体的证据。

Nature 发文:《LK-99 不是室温超导体- 科学侦探如何解开这个谜团》。(图:互联网)

由普法尔(Pascal Puphal)博士率领的德国团队14日发表研究结果,称成功合成最纯粹的LK-99单结晶,并指它并不是超导体,而是绝缘体,认为韩国团队宣称出现类似超导的现象,是制造LK-99过程中生成的杂质所造成,尤其是硫化亚铜(Cu2S)。

研究结论明确指出,“我们排除超导性的存在。”

这一结论彻底打破了 LK-99 作为“史上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的希望。

Nature指出,韩国研究团队及国外验证团队是在炉中加热制造出LK-99,德国团队则采用“移动式溶剂浮动区法”(TSFZ,traveling solvent floating zone method),避免硫渗入,合成没有硫化亚铜杂质的纯粹LK-99单结晶体。

实验证明非超导体 而是绝缘体

纯粹LK-99单结晶体呈紫色透明状,经实验证明并非超导体,而是常温电阻达数百万欧姆(Ω)的绝缘体,表现出些微强磁性及抗磁性,但不至于悬浮在磁铁上方。

普法尔认为,韩国团队合成的LK-99之所以出现类似超导的现象,是纯粹单结晶中没有的硫化亚铜杂质导致,认为这项研究结果彰显单结晶体对于釐清固体特性的必要。

由铜、铅、磷及氧合成的LK-99先前因号称史上首见的常温常压超导体,广受各界期待,如今德国团队研究结果令世人失望。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凝聚体物理学实验学家维什克(Inna Vishik)也认为,围绕LK-99的争议至此几乎尘埃落定。

超导疑云全似乎可划上句点

连续多日的室温超导疑云,似乎已经一锤定音,划上句点。

LK-99风波始于7月下旬,首尔初创公司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Sukbae Lee和Ji-Hoon Kim领导的团队,在arXiv上发表了两篇预印本论文,声称LK-99在温度高于127ºC(400K)的常压环境下是超导体,瞬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因为,所有先前确认的超导体,都仅在极端温度和压力下才起作用。

两篇论文引爆了全世界的学术机构、乃至业余爱好者的复现实验狂潮,从8月份开始,每天都有各种复现实验和论文络绎不绝地产出。

在8月2日,华科团队成功复现了样品的磁悬浮现象。

8月3日,东南大学团队成功测到了LK-99的零电阻现象。

这些复现实验一度把公众和学界的兴奋值拉到最高。

遗憾的是,如今全球各机构经过多次复现实验,已经有不少下了定论:LK-99不是室温超导体。

相关新闻: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