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百年 7根石柱终于回归圆明园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流失海外百年的圆明园西洋楼石柱回家了!这也成为继马首铜像后,又一批回归原属地的圆明园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在星期五(10月13日)《圆明园石柱回归展暨2023北京公众考古季》开幕式活动上,大陆国家文物局正式将这批文物划拨圆明园管理处收藏,这批石柱文物也首次在观众面前亮相,并将向公众长期展出。

央视报导,回归的7件石柱原为圆明园西洋楼的建筑构件,在1860年圆明园遭英法联军劫掠后流失海外,被当时在中国定居的挪威人蒙特购得,后为挪威卑尔根科德博物馆及西挪威艺术博物馆收藏。

均自西洋楼遗址区

回归的7件石柱原为圆明园西洋楼的建筑构件,在1860年圆明园遭英法联军劫掠后流失海外。(图:微博)

据报导,7件石柱均为汉白玉材质,通高约80至92公分,立面有雕花造型,品相较好,推测均来自西洋楼遗址区。这些石柱正面纹饰以西式番花、贝壳纹等西洋雕花为主,侧面花瓶内花束则以具有吉祥寓意的牡丹、玉兰、荷花、菊花等中国传统花卉为主,圭角卷云纹、开窗的海棠线雕刻方式等亦与中国古建望柱、栏板相同,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文化内涵。

圆明园西洋楼建筑以木质梁柱为基础,透过砖砌筑内墙,外部包以汉白玉等石材的方法建造。其建筑主体仿西方巴洛克风格建造,常在建筑上设立石柱作为望柱或栏杆连接物使用,同时也具有装饰的功能。两侧没有雕花的石柱应为建筑上的联排装饰物,两侧饰有花瓶或花纹的石柱则用于楼梯或楼层平台栏杆部分,花瓶的样式则是配合栏杆形制雕刻而成。

历经10年合作终促成

报导指出,经过实务鉴定,专家一致认为,7件文物的质地、纹饰均可与现存圆明园西洋楼遗存的文物对照。该组文物保存较完整,略有风化痕迹,据工艺、纹饰和材质情况,可定为真品。据称,该组文物原存放的挪威科德博物馆,旧藏中还有大批民国时期文物。

据报导,在7根石柱回归过程中,是经过各方密切合作,历经10年终促成。大陆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7根圆明园石柱回归原属地是中国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追索返还工作的最新成果和又一重要进展,也是政府、高校、社会力量,通力合作、久久为功,助力流失海外中国文物回家的最新案例。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