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PPI连15个月衰退 出口商面临削价或裁员压力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中国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已连续15个月负成长,工业利润大幅下滑,加上终端市场需求不足,以出口导向的工厂因业务萎缩而不得不面对价格战,接受削价或是年后裁员,成了许多业者的困难选择。

中国的生产者物价指数从2022年10月由正转负以来,截至2023年12月,已经连续15个月呈现负成长。

路透社报导,中国的通货紧缩情形正对以出口为主的小型工厂造成影响,于此同时,海外的高利率与贸易保护主义,令终端市场的需求下降,业务进而萎缩。这些中国企业不得不面临价格战。

订单金额较往年减少25%

一名在浙江台州经营灯饰工厂的林姓业者受访时提到,近期接到一笔来自海外重要客户的订单,只愿意支付150万美元,金额较往年相同的订单减少了25%。

他说,如果拒绝这份订单的话,可能永远失去这个客户,后续将会危及很多人的生计;如果延后生产,外界可能会怀疑营运情形。如果相关的谣言传开,更会影响供应商的决策。

亏本接受或裁员二选一

面对经营压力,这名业者只有两个选择,即亏本接受这份订单,否则就得告诉工厂的员工,农历新年后就别回来了。

这间工厂面临的困境只是中国广大制造业的冰山一角,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时,全中国约有1.8亿人从事出口相关工作。

香港澳盛银行集团首席大中华经济学家杨宇霆受访时表示,解决通货紧缩的问题比实现今年经济成长率目标更重要。

报导指出,中国一直在将金融资源投入制造业而非消费市场,即使是在电动车等蓬勃发展的高阶制造业领域也是如此,这使得产能过剩,令通货紧缩的担忧大幅增加。

中国于2015年也曾发生通货紧缩恐慌,当时由国营企业主导的钢铁等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官方出手缩减这类公司的规模以减少供应,并加快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以刺激需求,然而,这次的情形却和当年不同,难以复制。

过剩情形主要在民营企业

报导引述华宝信託(Hwabao Trust)驻上海经济学家聂文(Nie Wen)分析,这次生产过剩的情形主要发生在民营企业,要削减供应较难,因此要更加努力创造需求。

然而,对于在第一线面临压力的工厂们来说,还能撑多久却是未知数。

从事服饰电商的苗姓出口商提到,因为无法获利加上难以与大型企业竞争去年公司已经裁员至20人左右,目前正在考虑关闭自己的公司。然而至今仍然接到很多银行贷款部门的推销电话,但是只有当你想扩张时才需要贷款。

不知还能撑多久

另一名在浙江温州经营工业用门阀工厂的杨姓业者受访时悲观的表示,今年将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虽然也曾考虑过关闭公司,然而一想到厂内的工人们,就打消这个念头,但是不知道工厂还能撑多久。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