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隆坡雷暴强度增30% 气候学家:3因素结合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UKM)气候学家弗雷多林(Fredolin Tangang)教授指出,在过去30年来,发生在大吉隆坡地区的雷暴强度和频率确实增加了约30%。

所谓的大吉隆坡地区(Greater Kuala Lumpur),包括直辖区、安邦、峇都喼、鹅唛、淡江、八打再也、蒲种和双溪毛糯。

拉尼娜现象增频率强度

据《星报》引援弗雷多林表示,拉尼娜现象(La Nina phenomenon)、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结合,都是导致上述地区更频繁发生雷暴的原因。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热量积聚后的下午晚些时候,导致高耸的云层形成。

弗雷多林说,这个过程是正常的,但随着拉尼娜现象的出现,由于更多的水分,频率和强度可能会增加。

他指出,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都会加强这一过程,因为额外的热量会引发更多的雷暴。

拉尼娜现象(La Nina phenomenon)

指的是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洋表面发生大范围的降温,加上热带大气环流即风、气压和降水同时也发生变化。 
这一现象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通常与厄尔尼诺相反,厄尔尼诺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温暖阶段。

更多闪电气旋同时发生

极端天气和闪电专家哈多诺·再纳·阿比丁(Hartono Zainal Abidin)认为,拉尼娜和气候变化也导致了更多的闪电与气旋一起发生。

“我们看到更多的旋风发生。一个气旋通常从一个低压区开始。随着风速的增加,它将成为一个热带低气压,这是一个危险的热带风暴”他指出:“如果风速更高,它将导致台风甚至是超级台风”。

“雷暴涉及一个局部地区,而热带风暴或气旋是一个大型的循环天气系统,可以从一个海岸跨越到另一个海岸”。

“过去20年,有三个热带风暴或气旋影响到半岛,分别是2001年在柔佛、2017年在槟城,以及去年12月在雪兰莪的热带气压”。

季候风影响 雷暴午后更频繁

马来西亚气象局总干事赫尔米(Muhammad Helmi Abdullah)指出,目前的天气状况都是东北季候风推动的,“虽然东北季候风目前已经转弱,但在季风过渡期持续到5月初前间,雷暴将在下午和傍晚更加频繁,特别是在半岛西海岸、砂拉越西部和沙巴西部”。

公众需警惕、做好准备

社区安全联盟主席李霖泰呼吁公众保持高戒备状态,不要对不可预测的天气掉以轻心。

“在经历了2004年的海啸和2015年京那巴鲁山地震,以及最近苏门答腊岛地震所带来的震感后,我们决不能自满,”他说。

为了减轻风险,李霖泰认为,有关当局必须进行更多的安全审计、教育公众建立安全意识:“如果我们在灾难来临时没有做好准备,后果将是可怕的。”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