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 明年5月生效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中国总理李强签署《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该非银行支付“基本法”,将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综合报导,随着中国数码经济、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兴起,非银行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中国共有185家非银行支付机构,2022年全年处理支付业务超1万亿笔、金额近400兆元人民币,分别占全国电子支付业务总量约80%,日均备付金余额2.09兆元,服务超10亿个人和数千万商户。

2023年11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随着新条例的正式发布,受到业内极大关注。

进一步加强监管支付业规

新条例亮点之一在于,将支付业务重新划分为储值账户运营与支付交易处理两类。此前的2010年以来,《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按照交易渠道和受理终端,将支付业务分为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业务等3类。

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指出,《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强化监管,保护用户合法权益做了许多安排:一是坚持持牌经营,严格准入门槛;二是完善支付业务规则,强化风险管理,强化支付账户、备付金和支付指令等管理制度,明确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借用客户备付金,不得伪造、变造支付指令。

此外,新条例也加强用户权益保障;同时依法加大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

行业协会:新规发挥健康作用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表示,新法规是对近年来监管实践的总结、丰富和提升,与当前宏观政策取向保持一致。法规加强了对支付机构功能定位和发展的指引,大幅增强了用户权益保护力度,在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和化解风险方面形成更有力的法律保障,对于行业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作出了回应,是非银行支付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法”。

中国银联表示,新法规的发布正当其时,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监管进入新阶段,对促进支付产业规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新闻: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