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商说资】行业惨烈厮杀 大马航空业挥不走价格战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行业竞争激烈,对消费者而言无疑是好事一桩,但对于业者来说,则是一场残酷的削价战和淘汰赛。这一幕,正发生在大马航空业身上。

今年10月12日,受财务问题冲击,大马低成本航空公司MYAirline无预警宣布停飞。该航空公司是在去年12月1日首次飞航,意味着从开始到结束,时间还不到一年。

MYAirline停飞之后,早已购买机票的消费者怨声载道,一边抱怨,一边抢购别家航空公司的机票。为扩大销售和提升行业形象,亚洲航空(AirAsia)、大马航空(Malaysia Airlines)、峇迪航空(Batik air)等纷纷折价向苦主售票。

上述停飞事件愈演愈烈之际,负责监管大马民用航空业的大马航空委员会(Mavcom)、大马民航局(CAAM)也被推上舆论风口,原因为没有查清楚实际财务状况,便颁发行业营运许可证(AOC)给MYAirline。

多家航空公司业务遇阻

回顾大马航空业历史,MYAirline并非唯一不支倒地的公司。早在2016年,就发生过大马清真航空(Rayani Air)停运事件。这家公司以清真为噱头,规定空姐必需戴头巾、餐饮品需获清真认证、不提供酒精饮品、飞行前需念经。

清真航空是在2015年12月首次飞航,随后因多次取消航班而遭到客户投诉。到了2016年4月9日,清真航空骤然透过脸书宣布停运,理由为“处理内部事务”。坊间传闻,清真航空停飞的原因,有飞机太久且维修不周导致飞机师拒绝起飞、约有400多位员工追讨欠薪等。

你可能也喜欢

另一家常年过苦日子的航空公司,则是前文提及的大马航空。受行业竞争激烈、油价上升等因素绞杀,该公司长期身陷亏损泥沼。在2020年10月,主要股东国库控股(Khazanah)已坦言,碍于每月入不敷出,大马航空面临资金流干沽的危机,外界顿时关注这家官联航空公司会否走上破产之路。

上述公司的营运先后遇上拦路虎,固然有其内部问题,例如成本管控不彰、服务品质不理想等,但却也掀起“航空公司是否供过于求”的辩论,因各公司运营凄风苦雨,和产能过多、行业厮杀惨烈脱离不了关系。

亚航位居行业龙头

据大马航空委员会的资料,包括亚洲航空、大马航空、峇迪航空在内,大马一共有11家公司握持航空服务执照(ASL)。

而群雄之中,低成本航空公司 – 亚洲航空位居龙头,据航空市场情报、数据分析机构亚太航空中心(CAPA)的资料,在2022年第三季,亚洲航空占据大马市场份额接近44%,大马航空则排名第二,拥有市占率接近21%。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航空业竞争激烈无疑美事一桩,因多角战之下,各业者必然祭出降价大招来吸引客户,消费者因而捡到便宜。至于政府,自然也乐见机票价格降低惠及消费者,故不会主动干预票价。

但随着竞争日趋白热化,供过于求的问题也逐渐浮上台面:人口仅有约莫3300万的大马,能否支撑起这么多家航空公司?

一位匿名业界人士曾向《新海峡时报》(New Straits Times)透露,国内航空公司日均航班运营成本为3000万令吉,换算下来,日均收入需达到3200万令吉,才算是有利可图。

毋庸置疑,燃油是航空公司的主要成本,占据总开销大约30%。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资料,今年首季每桶飞机燃油的价格站上126美元,较2020年首季的62美元,高出逾一倍。换句话说,众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正节节攀升。

除了燃油,航空公司面临的成本,还有机师和服务人员薪资、飞机购买或租赁开销、机场着陆费用等。

供过于求掀价格战

按照一般商业逻辑,商家在成本高涨期间,必然会透过涨价达到收支平衡。奈何在大马航空业里,这招根本无法派上用场,因各家公司都在大打价格战抢客户,个别公司一涨价,消费者只会加速涌向别的航空公司怀抱,公司回本之路更遥遥无期。

举价格战的例子。大马航空曾在2008年推出零票价活动,涵盖国内及东南亚航线。亚洲航空对此声称,大马航空是凭着国际航线的利润,对零票价活动进行交叉补贴。随后大马航空更是被外界指控实施了“掠夺性定价”,即低价攫取市场份额。

峇迪航空的前身马印航空(Malindo Air),也常被指大打价格战,其票价制定对标亚洲航空,有时甚至更低。据《路透社》的报导,马印航空在2013年3月插旗大马市场后,往后两个月从吉隆坡出发至沙巴州哥打京那峇鲁(Kota Kinabalu)、砂拉越古晋(Kuching)的机票价格,分别降低了12.6%及18.6%。

航空业咨询公司Sobie Aviation分析师布伦丹索比(Brendan Sobie)表示,早在疫情爆发前,产能过剩的问题已将大马航空公司,逼到亏损边缘。“尽管目前乘客数量已回到疫前水平,但竞争激烈和产能过剩带来的影响,依然挥之不去。”

呼应上述观点,航空咨询公司Endau Analytics创办人兼分析师舒科尔尤索夫(Shukor Yusof)认为,依大马的市场规模,国内只需要两家航空公司。

政府不扼杀竞争

和这些观点同一阵线的,还有大马国际航空集团(MAG)董事经理依兹汉伊斯迈(Izham Ismail)。他在今年11月表示,大马老牌和后进航空业者竞争激烈,势必造成部分公司血亏停运,进而带来一波失业潮。

“航空业本来就是一门薄利行业,如今更是因竞争激烈而营运日渐困难。若你想从亿万富翁变成百万富翁,去开一家航空公司吧!” 依兹汉伊斯迈借此呼吁政府,在颁发执照时三思而后行。

大马航空业内外交困,政府有何回应?在MYAirline停运之后,大马交通部长陆兆福对媒体表示,日后会更严谨地审查,执照申请者的竞争力以及财务实力。这番言论,旨在安抚国内消费者,尽可能地避免类似停飞事件再度发生。

尽管如此,陆兆福依然撂下一句:政府不会对新进者“关上大门”,避免为现有业者筑起保护大墙,完全扼杀竞争。

MYAirline的停运,固然掀起了航空公司供过于求的讨论,但从政府和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行业百家争鸣似乎更符合大众利益,故不会拒绝让新业者加入战局。大马航空业的惨烈多角战,应还没画上句点。

萧维旸

财经新闻工作者,关心国际贸易与金融、产业变化等。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