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商说资】国际地位节节攀升  人民币能否取代美元?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全球金融和商界热烈讨论“去美元化”(De-dollarization)之际,中国人民币也在强势崛起,成为各国贸易和外汇储备如日中天的货币。究竟,人民币为何能涉足而上?财经界更关心的是,这一场货币竞赛中,人民币能否成功挤下美元,成为新霸主?

若关注近年全球金融课题,散见于各财经媒体的,除了有去美元化,还有“人民币国际化”。简单来说,就是各国政府、国际市场对于人民币的采用节节攀升,让人民币在全球贸易、外汇储备中的江湖地位逐年升高。

全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资料显示,2023年9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占据5.8%,超越5.43%的欧元,位居全球第二。(图:互联网)

人民币地位上升

首先是外汇储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资料,截至2022年底,全球中央银行持有的人民币储备达到2984亿美元,占总额的2.70%,也比2016年人民币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DR)时增加1.62%,同时在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名第五,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

迄今,全球有逾80个中央银行,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国际贸易方面,2022年上半年中国与英国之间的贸易,有三分之一以人民币结算;2023年首季,中国对外商品贸易中,已有23%是透过人民币计价。

全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资料也显示,2023年9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占据5.8%,超越5.43%的欧元,位居全球第二。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1月起,该数额就开始急速攀升,到了2023年9月,升幅达到3倍。

回顾历史,人民币国际化并非在近几年才浮上台面。早在2003年,中国政府已开始允许部分地区如云南、广西、黑龙江、辽宁、吉林等,以人民币进行跨国贸易。

到了2006年,PBOC发布《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路径与策略》报告直言:“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已经到来”,并强调可借此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竞争力、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中国将拥有更大的发言权,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这项观点,得到中国政府的认同,惟一开始还在半推半就,但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后,态度转向当机立断。在2008年底,PBOC开始和一些国外央行签署人民币互换协议,简单来说就是为双边贸易和投资提供人民币。

正如一位中国政治经济观察者在2009年底所言:“中国政府显然改变了主意,对人民币国际化充满热情”;到了2011年,一位PBOC的顾问也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中国金融战略的核心”。

人民币正势不可挡地迈向国际化,如今已在全球货币中雄占一席之地。(图:互联网)

各经济体加强采用人民币

从近年部分经济体的态度,也可看出人民币的地位愈发显著。2022年底,人民币占巴西的外汇储备5.37%,超越4.37%的欧元,成为该国第二大的外汇储备货币。

今年1月,俄罗斯央行行长埃尔薇拉(Elvira Nabiullina)透露,过去两年俄罗斯的出口中,透过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从0.4%跃升至34.5%,挤下美元和欧元,摇变第一大货币。

场景切换到全球政经地位逐年攀高的东南亚,同样对人民币张开双手。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和印尼、大马、新加坡、泰国、越南、印尼、柬埔寨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涉及8000亿元。

2023年11月,PBOC也分别和沙地阿拉伯金融监管局(SAMA)、阿联酋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触及金额接近70亿以及49亿美元。

种种数据和事件反映,人民币正势不可挡地迈向国际化,如今已在全球货币中雄占一席之地。身处这股趋势的当儿,不妨深入思考,为何中国会如此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另外,为什么人民币有本事在国际市场攻城略池?

人民币国际化可帮助中国,稳定储备的价值。(图:互联网)

缓冲汇兑风险

对中国经济而言,人民币国际化确实有一定好处,最显而易见的是缓冲汇兑风险。一旦人民币成为国际经贸的结算货币,中国企业在进出口或者跨境投资时,无需再兑换成外币,尤其是目前全球通用的美元。如此一来,中国企业能尽量减少汇率急剧变化带来的风险。

举例来说,若美元骤然暴涨,仰赖进口的中企被迫承受同步飙升的采购成本,高盛经济学家曾估算,美元每升值10%,中国经济增长将因而折损1%,遭受的影响是美国经济的近两倍;美元暴跌的话,欲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的中企,亦会面临巨大汇兑损失。

撇开经贸不谈,人民币国际化也可帮助中国,稳定储备的价值。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中,约70%以美元计价,若美元价值剧跌,不难想象中国手上储备的价值也会同步俯冲直下。

因此在美元时代,中国经济表现、储备价值的升跌,一定程度上得看美元脸色。若增加人民币在经贸和储备的比重,或许不会如此受制于美元。

较为血淋淋的例子,是2008年金融风暴。危机掀起之际,为了挽救美国经济,美联储左手大幅降息,右手大规模量化宽松(QE)向市场大撒货币。此举固然稳定了市场,但也伴随着美元大幅走贬的副作用,让中国经济遭受重拳。

毕竟,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透过大量贸易顺差累积了庞大美元,进而购买了大量美国债券。这也解释了,为何中国会在金融风暴后,更加坚决地将人民币推向国际。

从其他经济体的角度出发,人民币国际化也算是好事一桩。第一,和中国一样,在经贸和储备中提升人民币的占比、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有助于缓冲美元暴涨暴跌带来的冲击。从金融风暴到疫情后美联储的大力升息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各国经济和货币的神经。此刻,人民币的国际化堪称一场及时雨。

美国制裁俄罗斯,除了将俄罗斯推向人民币怀抱,也让隔空观望的各国动念去美元化,加速采用人民币。(图:互联网)

金融制裁助推人民币

第二,各国加强采用人民币,和美国近年祭出的金融制裁不无关系。俄罗斯在2022年入侵乌克兰后,美国和欧盟联手冻结俄罗斯逾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且将俄罗斯主要银行踢出SWIFT,让后者无法再用美元进行跨境支付。

这一项制裁,除了将俄罗斯推向人民币怀抱,也让隔空观望的各国动念去美元化,加速采用人民币,毕竟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否和美国起冲突,进而成为金融制裁的刀下魂。

此外,部分经济体已和中国,建立起密切的经贸关系,故加码采用人民币是无可避免的事,东南亚就是一例。2022年,东盟和中国的贸易额达到7220亿美元,占前者贸易总额的20%。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其经贸伙伴两厢情愿的事。而随着人民币愈发受欢迎,国际政治学和财经界开始激烈讨论,究竟人民币能否挤下美元,成为新全球货币霸主?

一国货币要能像美元成为“世界货币”,至少得发挥两项功能,即“结算”、“投资与价值储存”。无奈,无论是哪一项要求,人民币都还无法满足,更不用说赶超美元。

美国是全球经济、科技、军事第一强国,使得各国投资者坚信,美国金融资产始终是最安全的投资标的。(图:互联网)

美元两功能一骑绝尘

首先是结算,SWIFT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美元依然是最常用的国际支付货币,占总额的59.78%,远甩仅有3.15%的人民币。抛开美元不说,人民币也和12.88%的欧元、5.46%的英镑、4.87%的日元,有一段距离。

接着是投资与价值储存功能,美元早已发挥得淋漓尽致,人民币望尘莫及。目前,大部分透过贸易而流向海外的美元,会经由资本账户(Capital Account)回流美国,购买各种美国金融资产例如美债和美股,或存放在美国银行,以求资产保值或增加效益。也正因如此,全球对美元的需求经久不衰。

为什么全球资金会选择回流美国?这与美国的政经地位脱离不了关系,众所周知美国是全球经济、科技、军事第一强国,使得各国投资者坚信,美国金融资产始终是最安全的投资标的,目前仍难以想象美国会走向破产,或美债出现违约。

此外,美国不存在严格的资本管控,意味着大部分情况下资金可自由跨国流动,为个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投资,铺下康庄大道。

反观中国,迄今仍落实严格的资本管制,意味着国内外的个人、企业和金融机构,不能自由地将资金汇入或汇出中国,除非遵守了严格的汇兑规则。少了这一份自由,各国投资者自然对中国金融资产兴趣缺缺。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孙立坚也曾分析,在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尽管人民币已逐渐成为各国接受的结算货币,但对于“投资”功能而言,人民币仍难以达到,除非中国放松资本管制。恰好,这是最主要的关卡。

无论从中国或者其他经济体的角度出发,为了摆脱美元的宰制,人民国际化确实是大势所趋。但若要完全取代投资价值一骑绝尘的美元,人民币仍一大段路要走。

萧维旸

财经新闻工作者,关心国际贸易与金融、产业变化等。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