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祥

  • 赛胡先轻描淡写的细节

    说回2004年,如今重读仍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是,旺阿兹莎在确定赛胡先无望上阵哥打巴鲁国席后,给后者致电。她在电话里询问赛胡先是坐着还是站着,并要他先找个地方坐下,才告知“这个不妙的消息”。赛胡先已料到结局,且坦然接受此安排。

    阅读
  • 对赛胡先最高敬意

    认识赛胡先的人,大概都会对他留下这么一个印象:温和而坚定、外表朴素历练丰富、没架子无心机、不善撒谎不会算计他人。

    阅读
  • 走一趟吉隆坡国际书展

    我至今依然支持多元源流教育,惟我必须也承认,倘若族群与族群之间完全零接触/交集,不晓得彼此在做/想什么——此现象不无问题。

    阅读
  • 再益是开明派还是保守派?

    实际上,问题出在“保守派”、“开明派”没有明确定义,更多时候沦为单一族群视角的“标签”,且不考虑社会复杂层次的思想光谱,甚至抽离党派政治的情境

    阅读
  • 大马警匪片的演化与突破

    就大马马来电影而言,警匪片与惊悚片一直是主流。过去的说法是,由于言论自由受政府管控,拍警匪枪战、军人捐躯的爱国电影,或夹杂宗教元素的鬼片最为“安全”。早期本地电影、电视剧中,警察角色皆以神速破案、英勇形象示人——街头天天上演攫夺案、治安败坏的那个年代,类似《特别行动》(Gerak…

    阅读
  • 土团党的困境

    第15届全国大选后因失算错过掌权机会——土团党如何在不掌握权力资源情况下继续斗争、维持生存的考验,终究到来。

    阅读
  • 大马的多元分歧

    这个社会向右倾,或朝向非穆斯林眼中的“保守”走去,这不仅是政客一两人言行煽动使然,而是整个社会所趋。我们信仰不同的宗教、选择不同源流的学校、接收不同语言的资讯、在各自的圈子生活打滚,于是造就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多元的另一面是差异——我们享受多元的美丽,必然也要承受分歧的矛盾。

    阅读
  • 遵守教义是保守吗?

    本文旨在点出,非穆斯林口中理所当然的“保守”,从穆斯林角度来看,可能并非这么一回事。上了年纪的非穆斯林总爱举例:P.Ramlee时代的电影,穆斯林女性不戴头巾、衣着紧身显见轮廓,再对照当下情况,力证马来人社会越趋保守。然而,站在穆斯林角度,不戴头巾不代表“进步”或“开明”,倒是现…

    阅读
  • 华人的勤劳与骄傲

    本地华裔普遍认为,在没有制度加持下,自己能在马来西亚出人头地,全凭自身本事;但如果不幸失败,则是制度的错。这类心态在中文社媒圈子可见一斑,看在马来人眼里,说得婉转就是“少了感激和谦逊”,说得直白就不过两个字——骄傲。

    阅读
  • 保守开明的对立标签

    实际上,我们眼中的“保守”与“开明”,只不过是根据我们自身文化、宗教、道德标准来衡量的判断。这么说并非意指“保守”、“开明”没有定义,而旨在说明,华社常常挂在嘴边的“保守”与“开明”,很可能只是华社的标准,而非马来西亚多元群体普遍认同的共识。

    阅读
  • 三角战对希盟有利?

    分析的理据是,在特定选区,巫统若与希盟同时竞选,就能分散马来人选票,让希盟以高比例非马来人选票,另加些许马来选票低空飞过,挫退国盟。再者,希盟与国阵绑在一起,也会流失部分希盟传统支持者,最坏的情况可能让“一加一少于一”。

    阅读
  • 沙努西教会我们的事

    若沙努西的出现,能让华人社会用第三者或局外人的视角看清问题,再回头检讨自己过去的十年,何尝不是好事一件?

    阅读
  • 【专栏】潘俭伟说错了吗?

    说白了,希盟支持者希望巫统历经第15届大选洗礼后,摆脱盗贼领袖,并以其多年的治国经验,辅助安华政府启动民主转型、重振经济。更重要的是,巫统挟着残存的马来选票,支撑“团结政府”在马来人社会的正当性,抵挡国盟相对单元、排他的舆论攻势,捍守多元、公正、自由等价值。

    阅读
  • Mat Kilau与行动党

    大马电影《Mat Kilau: Kebangkitan Pahlawan》传达的讯息,和本地马来人穆斯林政治的主旋律相呼应? 这一篇不只是电影解析。且看《亚视新闻东南亚》专栏作者林宏祥如何解读“Mat Kilau”现象。

    阅读
  • 希盟要不要成全土团党?

    眼前的现实是,在“领先者当选”(First Past The Post)选制下,希盟无法单靠华裔选票,在一些马来人占多的选区突围。若希盟执意竞选,后果很可能是希盟与国盟两败俱伤,让国阵(尤其巫统)笑到最后。换句话说,第15届全国大选或复制马六甲与柔佛州选结果,让巫统重掌三分二多数…

    阅读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