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有必要参加外国研学之旅?

随心杂叙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最近在社媒及新闻报导上闹到沸沸扬扬、关于新山某所华小所举办云南研学之旅,引发网友的一番争执与讨论,支持与反对各有说法,有者认为,如果有能力可以让孩子去开拓眼界也是不错的选择,有些则坚持小学没有必要参加昂贵外国的游学团,毕竟并非每个家庭都可以负担得起。

一向喜欢旅行游学的笔者,在好奇下去看了这个行程6天5夜共计4888令吉的云南行程,包括前往云南原住民村、博物馆、滇池、石林风景区,还有大概半天时间到昆明学校与在地学生举行文化交流,体验当地上课的环境和教学方式。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校开办外国研学之旅,旨在通过带领学生走出国门,拓宽他们的视野和认知。(示意图:Canva)

校方在上述活动的海报手册中写道:“让孩子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的过程中,培养国际观,展示自我,也让孩子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成长机会。”

近年来,的确越来越多学校开办外国研学之旅,旨在通过带领学生走出国门,拓宽他们的视野和认知,而目前比较多主办的单位是国际学校或者是中学。身为一名喜欢游学旅行的旅者,我个人支持孩子多出去看世界,我有过外国游学的经验,这的确可以让我们实地体验中学习不同文化,提高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甚至还能与外国同龄人互动,提升语言能力,增强自信心。

然而回到实际教学的层面,我们先不谈经济上考量,到底一所政府小学,是否有必要举办“出国”游学活动,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个人也让孩子去参加由本地一家组织主办的外国游学营,主要是看重他们规划的活动,是带领孩子深入到大学住宿,体验大学的生活,与当地学交流,参观大学的实验环境及体验,而长达8天的行程中,几乎每一天都在大学里学习及参加科普讲座,而旅游则是其次。

教育资源讲究的是公平,而身为一所政府学校,更应当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示意图:Canva)

游学的目的说明了学习会重于旅游,回到该所华小所规划的行程,除了那半天的与当地小学交流以外,几乎都与旅行社主办的旅游团相差无几,那“研学”的意义在哪里?难道是为了培养校方与家长们的感情联系?虽然说游学团并无强制,但对于在经济上无法负担的家庭,退出此活动无疑带来隐形压力。

你可能也喜欢

教育资源讲究的是公平,而身为一所政府学校,更应当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平等享受教育机会。如果出国游学成为政府学校的常规活动,而部分学生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参加,这将违背教育公平的原则,校方如果旨在“研学”,马来西亚13个州属,每年深度轮流游学一个州属都要13年,实在没必要去到中国云南考察。

此外,游学的目的就是想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然而,年龄12岁以下的孩子,不管家长心脏多大还是难免担心,那孩子如果想去,家长势必会跟从,请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游学的意义何在,孩子的独立如何得到锻炼?这样的游学活动能不能达到预期教育效果,值得思考。

再者,出国游学费用不菲,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一个孩子参加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何况鼓励家长陪同,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的学生,难免会觉得失落,甚至产生攀比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班级的和谐。

出国游学费用不菲,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一个孩子去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示意图:Canva)

我从来并不反对有能力的父母带着孩子去看世界,但个人觉得,在小学阶段不应该由学校去主办出国的考研活动,反之这些政府小学可以更多地花时间和精力在大家都能负担得起的学习团上,例如可以组织国内的研学旅行,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历史遗址等,既能增长见识,又能避免经济负担过重的问题。

因此个人建议,与其举办昂贵的出国游学活动,不如多组织更具教育意义的国内深度之旅,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真正做到教育的公平和普惠。

声明: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相关新闻:

林艾萱

70后媒体记者,现为自由文字工作者。曾任报社记者及杂志主编,擅长撰写医药及经济课题,也热衷于评论时事课题。在20年的采访经验中,曾获国际医药新闻奖全球首奖及5G频道网络文学佳作奖等奖项。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