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水肿不只是没运动 可能隐藏健康警讯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小
中
大
脚水肿是常见的身体“求救信号”,不仅与循环不良或缺乏运动有关,还可能反映身体器官功能失衡。营养师高敏敏指出,水肿成因多样,不同类型的水肿代表着不同的健康警示。
常见水肿类型包括:
- 周期型水肿
荷尔蒙波动或作息不规律导致,经期前后或熬夜时常见,全身肿胀、沉重感明显。 - 心脏型水肿
心脏功能不足、血液回流不畅,水分易滞留下半身,尤其双脚浮肿,晚上更明显。 - 肝脏型水肿
肝功能异常或蛋白质合成不足,易出现腹水和脚踝肿胀,同时伴随疲倦、黄疸等症状。 - 血管型水肿
长期血液循环不良需注意皮肤溃疡:
- 急性:下肢突然红肿、疼痛,如血栓。
- 慢性:静脉曲张、皮肤暗沉。
- 淋巴型水肿
手术后、肿瘤压迫或先天性异常,常见单侧肢体肿胀偏硬、不易消退,伴随消化缓慢和免疫力下降。 - 甲状腺型水肿
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黏液性水肿,常出现在脸部、眼皮及小腿前侧,肿胀偏硬且不明显疼痛。 - 肾脏型水肿
肾功能异常导致蛋白尿,水分与钠排泄受阻,肿胀出现在眼皮、脸部及下肢,早晨尤为明显。 - 脂肪型水肿
女性常见脂肪细胞异常堆积引起下肢肿胀、酸痛、压痛,易与单纯肥胖混淆。
高敏敏强调,改善水肿不仅是“少盐少水”,更要摄入能帮助代谢、维持体液平衡的营养素,如钾、维生素B6、优质蛋白、非精致淀粉及健康脂肪。
- 早餐:高钾蔬果+膳食纤维,有助利尿和代谢,如香蕉、奇异果、菠菜。肾脏型水肿需遵医嘱控制钾摄入。
- 午餐:优质蛋白+少盐饮食,减轻水肿,如鱼肉、鸡胸肉、黄豆制品。肝脏型注意蛋白摄取不足,肾脏型避免高蛋白过量。
- 晚餐:低钠饮食+维生素B6,帮助排水,如蛋类、坚果、深绿蔬菜。心脏型水肿建议控制水分总量。
高敏敏提醒,通过合理饮食和生活调整,可启动代谢、促进排钠排水,并稳定血糖与情绪,从而有效改善水肿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