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短剧蓬勃发展 消费争议与内容问题屡被点名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中国微短剧产业近来呈现爆炸性成长,市场规模在今年可能突破人民币500亿元(约马币327亿令吉),惟随着产业发展、使用者增加,微短剧屡被点名内容品质参差不齐、存在诱导消费甚至付费陷阱。

根据中国国家广电总局的定义,“微短剧”是指单集时长不足10分钟的网络影视剧作品;实际上,大多是单集时长2到3分钟,大致由50至100集构成的剧集。

另据中国数据平台艾媒咨询3月初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今年的微短剧市场规模可望突破人民币500亿元,并在2027年突破千亿。

然而随着产业蓬勃发展,微短剧的诸多争议也浮出台面,甚至屡遭中国官媒点名批评。

微短剧充值套路深,如何避坑付费陷阱?

中国官媒《央视》近期以“微短剧充值套路深,如何避坑付费陷阱?”为题发布调查报导,指出大量微短剧采用付费订阅模式,而且往往价格不菲。

一些年纪较大的消费者由于对网络不熟悉,往往容易遭遇微短剧付费陷阱,并且面临着“投诉难、退费难”的情况。

报导引述“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指出,有41%的受访者表示会付费观看微短剧,其中有超过7成的受访者每月付费50元以上。调查也显示,35到44岁的使用者付费占比最高,45到64岁的用户付费情形也高于整体平均。

网民:家中长辈追剧遇付费陷阱

不少网友在社群平台上贴出父母的微短剧订单,金额大多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甚至还人提到,家中的长辈为看微短剧,平均每个月都要储值6000元左右,至今累计储值金额已高达4万元。

报导提到,有一些微短剧应用程式的储值,与付款页面设定为“自动续订”,很多中老年人对相关设定并不熟悉,因此常常会忽略而在无意间持续被扣款。

除了老年人常遇到的付费陷阱外,报导中也提到,虚假广告、储值时告知的优惠与实际情况不符、付费开通平台会员后,仍有部分内容需要额外付费。甚有使用者遇到付费后不久,应用程式下架无法再使用情形。

令人上瘾如同掉入“杀猪盘”

另据中共中央政法委机关报《法治日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杂志《南风窗》报导,微短剧的另一个问题在于令人上瘾,沉迷其中的人如同掉入“杀猪盘”,并付出超过自己经济能力所及的金钱,其中不乏中低收入、文化水准相对较低,以及对电子产品操作并不熟悉的群体。

例如,有人的薪资扣除房租等支出后不到2000元,却拿出将近1/4用于储值。

报导引述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网络微短剧在制作成本、内容、主体和目的等方面,都与传统的影视剧不太一样;从网络发展的角度来看,监管模式也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加强事前的内容审查,也要加强事中监管和事后管理。

他说这既涉及未成年人权利保护,也涉及维护网络传播秩序和其他相关主体的合法权利。

“建议在立法时明确,强化对内容的监管,既要清理低俗有害的内容,也要加强对高品质内容的推广。”

相关新闻: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