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选举】各政党抢攻年轻选民  TikTok成新战场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自2008年全国大选以来,社交媒体与社交应用程式便成为政党与候选人拉票的主战场。从面子书、推特、Instagram,再到WhastApp与Telegram不一而足。然而,过去属于年轻人活跃据点的这些社交媒体,都有用户老化的现象,本届大选各路人马抢攻的年轻票源,大多活跃于新崛起的社交媒体——TikTok,导致无论是国阵、希盟、国盟或其他候选人,都争先恐后涌入TikTok,以图在TikTok里分一杯羹。

提及在TikTok上活跃的马来西亚政治人物,就不得不提高居TikTok人气榜的大马联合民主阵线(MUDA)主席赛沙迪。

这名年仅29岁麻坡国会议席候选人在TikTok坐拥80万追踪人数,他在竞选期前就致力经营自己的TikTok频道,除了发表政见外,也经常在TikTok上针对时事做出评论,也呼吁年轻人出来投票。

前教育部长,目前是新邦令金国席候选人的马智礼(48岁)在TikTok上拥有逾2万追踪人数。本届大选,他在TikTok上使用不同的语言呼吁大家回家投票,其中一支马智礼口操客家话,呼吁大家返乡投票的短片吸引了近16万人观看。

国阵双溪毛糯候选人凯里(46岁)目前在TikTok上也拥有30万的追踪人数,他在提名日后经常将自己的行程上传至TikTok,平均每支影片的观看人数皆破万人。

马哈迪也不落人后

除了这些TikTok上的常客,不少候选人也在第15届全国大选的竞选期间入驻TikTok,期望通过塑造亲民的形象,拉近与年轻选民之间的关系。

就以国阵成员党之一马华的总会长魏家祥(54岁)为例,他于日前在TikTok上传了一则自我介绍的短片,通过改编抖音上的洗脑神曲《我是云南的》呼吁民众投他一票。

该影片在网上蹿红,不仅获得了逾20万的观看次数,各家媒体也争相报道,宣传效果十足。

随着该影片走红,前马华总会长廖中莱(61岁)也“照办煮碗”,效仿魏家祥在TikTok上发布自我介绍的影片,自称“Uncle Liow”的他以“票投廖中莱,文东旺起来”作结尾为自己拉票。

就连现年85岁的话望生国会选区候选人东姑拉沙里也加入TikTok行列。这名巫统元老表示自己要“尝试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并在今年10月开了一个帐号。

此外,在社交媒体上自称“Abah”(父亲)的国盟主席慕尤丁上传了一支“扫走国阵、扫走希盟”的短片,配合热门音乐《Swipe》将两个政治联盟的旗帜“扫走”,并在影片最后呼吁大家支持国盟,该影片在TikTok上获得了390万的观看数。

当然,向来活跃于社交媒体,年届97岁的祖国斗士党主席马哈迪亦不落人后。

相较于其他候选人偏娱乐、轻松的路线,在TikTok上拥有逾41万粉丝的马哈迪在竞选期间所发布的内容基调偏正式和严肃,但依旧取得不俗的收看率,其中一支直指慕尤丁是导致希盟政府倒台的“叛徒”的短片,更获得了70万人次的点击率以及3.5万的点赞。

TikTok成新战场

网媒《访问》报道,针对政治人物入驻TikTok一事,马来西亚数字协会前主席孙德俊认为:“TikTok未必会成为一个主要的战场,但它会成为一个新的战场。”

在默迪卡民调中心担任研究经理的政治分析员陈承杰也指出,TikTok的用户多为30岁以下的群体,其中包括不少首投族。因此,TikTok是政治人物用以触及(reach)这个群体的首要社交媒体工具。

根据选举委员会公布的资料显示,本届大选将迎来2117万选民,比上届大选多了623万人。

在逾2000万的选民中,18岁至29岁的选民占了600万人,即投票人数的30%,难怪政治人物在TikTok上使出浑身解数来笼络这群年轻选民。

与其他年龄层的选民相比,年轻选民对任何政党皆无显著的“粘着性”,不忠于任何一个政党的他们,也成了本届大选最大的未知数。因此,不难理解为何深受年轻人欢迎的TikTok一跃成为政治人物的新宠。

孙德俊分享道,目前共有逾1500万的马来西亚人正在使用TikTok,并且这个人数仍在不断的增长中。陈承杰亦表示,TikTok可在此次的大选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年轻的首投族可能会成为候选人在争夺席位时的关键因素。

时事评论员专栏作家郭朝河则说:“这群年轻选民或多或少会改变马来西亚的投票结构。”

善用TikTok就能拉拢年轻选民?

如今各个联盟均卖力在TikTok上拉票,但对于候选人是否真的能有效通过TikTok让年轻人成为某个联盟的支持者,或是提高年轻人对政治的敏感度,三位受访者均持有不同的看法。

郭朝河认为,候选人通过TikTok在年轻群体中有了曝光率,在选民没有深入了解候选人的政绩的情况下,知名度显得尤为重要。在投票时,他们也会倾向把票投给“听过他的名字”或“看过他的影片”的人。

陈承杰认同TikTok可提高政党的曝光率。据他观察,目前国盟的候选人们更热衷于使用TikTok,但他同时也指出,因演算法的关系,只有该联盟的支持者或与其有同样思想的人可看到该联盟的影片。换而言之,TikTok用户并不会真的看到所有竞选联盟的宣传影片,除非那些影片为时下非常热门的议题。

针对演算法是否会让年轻选民活在自己的过滤气泡(Filter Bubble)里一事,孙德俊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他点出,网民的浏览行为以及兴趣并不会成为演算法的唯一依据。

孙德俊以政治人物在社交媒体上投放政治广告为例,如果在投放广告时将目标人群设定为“18至30岁的雪兰莪人民”,那即便符合条件的网民没有主动去搜索关于该政党的新闻,该资讯也会被演算法送到他的眼前,如果网民点击查看该资讯,演算法又会继续为他推荐更多与该政党相关的资讯。

因此,使用TikTok虽未必能让候选者成功拉拢年轻选民,但却可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自己在年轻选民中的知名度。

面子书仍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无论如何,3名受访者皆指出,虽然TikTok是候选人们拉拢年轻人的平台,但在本届大选中,面子书仍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面子书依旧是最多马来西亚人使用的社交群体,30岁以上的选民也仍然活跃于脸书。

孙德俊也提出了全渠道营销(Omni-channel Marketing)的概念,即顾客在哪里,就在哪里进行营销。

他说,若将这个概念套用在选举之中,选民即为顾客,所以政治人物理应通过各个平台去触及不同年龄层的选民,在转攻TikTok之余,也需要兼顾面子书、Instagram等社交平台,才能有效的触及所有选民。

毫无疑问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政治人物有了更多与选民沟通以及宣传自己的管道,而网络生态的改变也让政治人物需要涉足TikTok,并在这个过程中去了解年轻人目前正流行些什么,要如何才能收获年轻人的支持。

TikTok是让政治人物触及年轻人的平台,也是让年轻人获取政治资讯的渠道之一,希望在TikTok上看到各政党宣传影片的年轻人也能更了解政治,并提高政治醒觉,在11月19日当天走出家门,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投下决定国家命运的一票。

相关新闻: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