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商说资】苹果和小米造车 为何结局迥然不同?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今年2月底,全球消费电子巨头苹果,宣布搁置已筹谋约10年的造车项目。无独有偶,中国手机大厂小米,却在一个月后正式推出自家首款电动车。同样是跨域制造电动车,为何苹果和小米迎来迥然不同的结局?

回首过往,苹果的造车梦酝酿已久。已故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曾在2008年计划造车,也曾与车业伙伴讨论,如何设计一款相对轻巧、便宜的汽车。随后,碍于设厂计划一拖再拖以及预算问题,造车计划胎死腹中。直至乔布斯去世,他没再提起造车。

2014年苹果的造车计划名为“泰坦计划”(Project Titan),目标是打造由声音导航的自动驾驶电动车。(图:互联网)

泰坦计划不顺遂

时间来到2014年,苹果向造车计划迈进了一步。该年,名为“泰坦计划”(Project Titan)的造车项目悄然启动,目标是打造由声音导航的自动驾驶电动车。

截至2018年,约有5000名员工为泰坦计划工作。同年8月,苹果向美国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注册,用以测试的自动驾驶车达到66辆。

到了2020年,《路透社》报导苹果计划在2024年让车款面世。惟当时市场并无看好苹果造车计划,其中多次精准预测苹果新走向,有“地表最强苹果分析师”之称的郭明錤,认为苹果难在2025年前推出车款,甚至有可能拖到2028年后。

随后,种种负面消息开始不胫而走,例如在2019年1月,苹果将200名员工调离自动驾驶车部门;2022年底,苹果宣布将首款汽车发布时间,延迟至2026年。2023年9月,郭明錤再次发文表示,苹果造车项目已“销声匿迹”。

众多挑战与谣言环伺下,苹果终在今年2月宣布,为这每年耗费约10亿美元的造车项目拉下帷幕。此时,众财经与科技媒体热衷于讨论汽车制造的各种难点,例如不利于现金流、低赚幅、难稳定供应链等。

SU7迅速获得大众青睐,甫开始销售的4分钟内,预订量就破一万辆,7分钟内破2万,27分钟内超过5万,24小时内则突破9万辆。(图:美联社)

小米电动车面世

然而,苹果放弃造车的约一个月后,小米旗下的“SU7”电动车却横空出世,且预订量在24小时内逼近9万辆,仿佛甩了苹果一巴掌。

小米是在2021年宣布进军车业,尽管比苹果晚了约莫7年,但其速度和进展却堪称风驰电掣。投入了逾百亿人民币研发费用,以及超过3000名工程师后,小米在2023年12月成功展示其SU7车款,隔年则推出市场。

霎时间,有关“小米战胜苹果”的声音此起彼落,美国著名财经媒体《商业内幕》也点评:“随着小米已实现苹果梦寐以求的事,库克(Tim Cook)可能得好好检讨了。”

同样是消费电子大企下场造车,为何小米能走到最后,而苹果却不能?换个角度思考,在这战役上,苹果面临着哪些逆风?

先对比两者的定价策略与市场定位。小米维持其一贯的中低价打法,将SU7标准版定价21.59万人民币(约3万美元);相比之下,特斯拉在中国最畅销车款“Model 3”,售价约为24万人民币。而小米掌舵人雷军也曾表示,SU7标准版的续航力达到700公里,胜于Model 3的606公里。

也正因为身披价廉物美的光环,SU7迅速获得大众青睐。甫开始销售的4分钟内,预订量就破一万辆,7分钟内破2万,27分钟内超过5万,24小时内则突破9万辆。截至4月9日,预订量已超过10万,而锁单量或不可退款的订单则超过4万辆。

小米维持一贯的中低价打法,将SU7标准版定价21.59万人民币(约3万美元)。(图:美联社)

美国车市逆风阵阵

至于苹果,市场定位则截然不同。从泰坦计划诞生以来,苹果就瞄准高价市场,预计将旗下车款定价超过12万美元,高出小米SU7数倍。

尽管随后碍于成本居高不下、车市逆风阵阵等因素,苹果一度作出妥协,将车价下调至约莫10万美元,但依然位于前段班。毕竟,特斯拉的两大高价车款Model X与S,在美国的平均售价也仅有6.5万至11万美元之间。

产品高价,本来就注定劝退不少潜在购买者,更何况美国电动车市也遇上增长瓶颈。今年首季,美国电动车销量仅按年增加3.3%,涨势显低于上年同期的47%。同时,电动车市占率也从7.6%跌至7.15%。

科技业观察者詹姆斯安德顿(James Anderton)也表示,美国电动车经销商的库存正在节节攀升,“销售增长已明显放缓!”车业研究机构AFS副总裁山姆菲奥拉尼(Sam Fiorani)亦认为,热衷于电动车的族群已出现饱和,这无疑会限制未来数年电动车市场份额的成长。

眼见电动车市不佳,众业者也开始打起价格战。科技与汽车服务平台Cox Automotive(CA)的资料显示,今年2月美国电动车平均售价,按月下滑接近5%;按年相比,2月交易价则萎缩12.80%,跌幅高于1月的11.60%。

电动车销售遇上瓶颈,和其便利性不无关系。据CA的调查,有32%的受访者因充电站匮乏,而对于电动车裹足不前;芝加哥大学、美联社与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的民调也显示,有47%的受访者坦言,买新车时不会将电动车纳入考量,理由同样是缺乏充电站。

苹果曾和韩国现代汽车(Hyundai)商谈合作,奈何最终谈不拢宣告破局。(图:互联网)

苹果难寻供应伙伴

市场混沌不明,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苹果会放弃造车计划。

生产条件未臻完善,也是苹果较为吃亏的环节。先看小米,据产业分析机构Counterpoint研究的说法,该公司能成功造车,很大部分归功于和电池巨头宁德时代(CATL)、电机供应商汇川技术(Inovance)合作无间,“小米在汽车业无太多经验,但却是供应链控管大师。”

小米汽车顺利诞生,北京政府也功不可没。业内人士透露,北京市以“特批”的方式帮助小米拿到造车资格,这是自2017年底以来,第四个获得中国发改委批准的造车项目。

另外,得益于北京政府在选址建厂、环评审批等环节的鼎力支持,小米汽车的生产线得以按时完成建造,并在今年上半年实现量产目标。主要为小米生产汽车的国有企业 – 北汽集团(BAIC),每76秒就能诞生一台SU7,产能惊人。

雷军本人就曾公开表示:“这三年若没有北京市的支持,想要造车是不可思议的,是北京这片创新沃土孕育了小米汽车!”

相较之下,苹果的生产之路显然颠簸得多。早前,市场曾传出苹果曾与加拿大汽车配件制造商麦格纳(Magna)、韩国电池巨头LG新能源、美国电动车制造商Canoo等商谈合作,但始终未拍板定案。

苹果也曾和韩国现代汽车(Hyundai)商谈合作,奈何最终谈不拢宣告破局。现代汽车给出的理由是,希望能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奈何苹果要的仅是汽车代工厂,“我们不是为别人制造汽车的公司。”

至于电动车赖以行驶的动力电池,苹果也难以克服供货难题。消息人士指出,苹果曾向宁德时代、比亚迪寻求供货,但碍于苹果的要求过于苛刻,例如必需在美国建厂,且该厂只能供货给苹果,加上美中科技战愈演愈烈,合作计划最终胎死腹中。

今年11月便是美国第60届总统选举,届时前总统特朗普将卷土重来,与拜登一较高下。有别于拜登,特朗普对电动车业颇有敌意。(制图:亚视新闻)

总统选举或动摇电动车政策

此外,美国电动车业的前景如何,也取决于美国政府的态度。现任总统拜登,固然对电动车业友善之至,例如在2021年投资1740亿美元支持美国电动车业发展、拨出450亿美元促进校车和公共汽车电动化、加码建造充电站。

但扶持措施会否延续至明年,需要打上一个问号。今年11月便是美国第60届总统选举,届时前总统特朗普将卷土重来,与拜登一较高下。而纽约时报和谢纳学院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特朗普的支持度高于拜登。

有别于拜登,特朗普对电动车业颇有敌意。他曾在公开场合直言,若再次当选,会将拜登的电动车政策“丢进垃圾桶”。“电动车的续航力不够强、价格太高,而且多数由中国制造。过渡至电动车时代,无疑将摧毁美国汽车工业,造成失业率大增。”

前有政策与供应链不稳定,后有市场需求不佳,苹果造车计划要持续下去,谈何容易?

中国电动车市逐步放缓、业者大打削价战等难关有待跨越,在电动车业获胜的小米,也不必然能笑到最后。(图:美联社)

苹果专注AI发展

当然,若拔高视野,放弃造车也未尝不是一桩好事。泰坦计划画上句点后,苹果旋即另辟战场,将大部分电动车部门员工,调往人工智慧(AI)部门。

理想汽车掌舵人李想,将此形容为“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一旦成功,苹果市值将冲上10兆美元;极越汽车执行长夏一平看法相同,说此乃正确之举,“人工智慧是科技世界的决定性战役!”

反观在电动车业获胜的小米,也不必然能笑到最后。眼下,还有中国电动车市逐步放缓、业者大打削价战等难关有待跨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李颜伟直言:“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仍不断下调价格,他们没有为小米的SU7留下太多空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适用于形容当下的苹果。

相关新闻:

萧维旸

财经新闻工作者,关心国际贸易与金融、产业变化等。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