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的多元分歧

换个角度

立即订阅亚视新闻 YouTube,即时掌握时事发展。

曾经一次,我的社区群组中有人上载了警察设路障的图片,提醒邻里在相关路段多加留意,切勿违规。一名华裔成员随手写道:又来找吃(cari makan)了,不少人报以笑脸。随后一名马来人在下方留言:他们只是在执行任务。为此则留言点赞者,以马来人居多。

这样的日常见怪不怪——不同的群体,对特定的课题或事物,有不同的解读、印象与看法。若你对公务员的印象是慵懒或效率低,你很可能会支持废除公务员退休金制度,因此不太可能对“承诺给公务员加薪”的政府有好感。但如果你的一家之主是公务员,其薪水支撑一个家庭的开销,平时恪尽职守,偶尔为工作牺牲家庭相处时光,你很可能对建议“大刀阔斧挥砍公务员体系”的政治人物反感,或至少对此意见感到不自在,甚至不安。

不同语文编辑室的分歧

在更复杂的议题上——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人经验、处身位置的利益关系,还包括教育背景、宗教规范、资讯吸收、观念认知等,不同群体的分歧,就更不可能一夜之间磨合。姑且不谈乌合之众的政党联盟,就谈拥有多语编辑室的媒体——彼此可能都为“新闻自由”共同目标奋斗,但在特定争议上,一只名叫分歧的大象,还是存在室内。

就以LGBTQ性少数群体课题为例,哪一个多语媒体会把中英文评述的观点,完完整整地以马来文发表?如果在中英文评述里,用“保守”这个字眼形容反LGBTQ立场;同一个媒体的马来文版评述LGBTQ课题时,会如何形容支持LGBTQ的立场呢?不同语文编辑室或制作团队的媒体人,针对这样的课题,会否有最起码的共识?

犹记得2019年,《当今大马》针对五一三黑色历史事件,制作了一个专题,并以英文、马来文和中文呈现同样内容,引起两极反应。中英文读者普遍赞好,认可《当今》记者编辑的专业与勇气;而马来文读者则一片叫骂,导致承受极大压力的《当今》必须为此特地撰文,澄清并解释何以制造相关专题。

由此可见,这个社会向右倾,或朝向非穆斯林眼中的“保守”走去,这不仅是政客一两人言行煽动使然,而是整个社会所趋。我们信仰不同的宗教、选择不同源流的学校、接收不同语言的资讯、在各自的圈子生活打滚,于是造就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多元的另一面是差异——我们享受多元的美丽,必然也要承受分歧的矛盾,在差异之间寻找平衡、打造共识。

你可能也喜欢

回到生活、职场上,这种分歧处处可见。不同族群的同事共餐闲聊时,可能就发现彼此对以巴战争抱持不同观点,谁都无法说服对方。从国际上的千年历史恩怨,到本地半世纪前的血腥冲突;从马来西亚是否属于世俗政体的大争议,到公共场合是否应该制定穿着操守的芝麻小事,同在一公司屋檐下的不同族群,都可能会有极大的分歧。

然而,日常中的我们,如果谁都无法说服对方,就把分歧留在公司里的茶水间,反正同事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公司业绩。只是,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在茶水间解决不了的日常分歧、同一媒体屋檐下不同语文编辑室没有共识的议题,那些没有水准的政客能一个按钮就解决呢?

声明: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林宏祥

大同工作室行政主任。毕业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大众传播系,2004年加入《东方日报》为专案组记者;2005年转战网络媒体《独立新闻在线》,先后出任记者、副编辑和马来文版主编。目前为《当今大马》(马来文版)、《东方日报》、《当代评论》等专栏作者,编著有《马来西亚大崩坏:从1MDB看国家制度腐败》。

你可能也喜欢

Back to top button